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600字

2019-09-13 18:37:40 读后感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600字

尤瓦尔的风格是,当他想去讲述一件事,往往会去回溯历史,可能因为本身是历史学家,但这样的好处是,娓娓道来的不带偏见的文字让读者能从中领悟到自己想要的。正如他所说的,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正如,现在小部分的不婚主义往往不被现实社会接受,但如果我们回溯历史,发现婚姻主义是人类因为养育幼儿的哺乳期非常长,从生下一个小孩到养育到他能自给自足往往需要十几年,那么从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经历的雌性来说,自己养育的代价太大,于是用这种制度来让双方共同承担养育责任。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当时社会的组成等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现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不以繁衍为目的不婚主义为什么就不行呢?可能这里很多人会谈到家庭,父母,可能社会思想还没开放到让小部分人不以繁衍为目的来到这个世界吧。如果无后为大是原始社会需要人力而有的观点,那么现在显然不适合这个观点了吧。

很赞同尤瓦尔的观点,历史往往从单一的角度来回溯,但其实如果从不同人,不同阶级的人来看,是会解读出不一样的历史的,我们不应该淹没其他可能性。许多事也没有是与非,仅仅只是因为我们选择相信不同的东西,选择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选择用不一样的方式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

这本书从古到今讲述了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议题。

从农业社会的饥荒,到发现新大陆之后的流行病(从旧大路带去新大陆的病菌曾让几亿人直接死去),以及民族的独立战争,都曾是带走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而在现在社会以上这些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解决,人类的发展变成了追求不死、快乐、神性(借助生物机器让人类变的更大强大)。

从精神层面,人类也从神创造世人到人创造世界,过去人们的各种行为受限于宗教制度,国家制度,制度之外的事,极少有人敢做,而现在人们所做的决定更多是问问自己的内心的喜怒哀乐(人文主义)。虽然人文主义也有不同的教派,但总体上讲人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权。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淘汰掉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将无法再为社会做任何贡献,即“无用主义”。

本书的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算法主义和数据主义。前者的观点即人类的情感、心灵都是由生物算法来控制,比如: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是因为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这种愉悦性的指导,而这种愉悦性是由人脑这些有序的神经传递所指引。换言之,只要能掌握这些有序的算法,就能从外部创造这种愉悦性。比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这种人类行为一旦得出是由算法来指引,那么创造有意识的有想法能自主行动的机器人将只是时间问题。

而数据主义则指出,人类的发展可以从数据算法的速度来解释,远古社会,信息量小,这时候由少数的几个人决策,能快速做出很多决定有利于当时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少数的人(政府)已经无法处理海量的数据,这时候就需要依赖自由经济,由无数个个人来决策。但是当社会进一步发展,数据量进一步扩大,人类个人也无法处理数据,这时候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算法,就像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大数据却可以做到精准推荐。再比如择偶,如果让人类自己去慢慢摸索,看两个人从各方面合不合适,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如果把这些交给数据.......如果按这种观点,人类的行为将变得由数据掌握。

看完这本书,确实会有深深的无力感,首先从人与机器人来讲,人类在逻辑能力方面,除了少部分人,大部人完败。其次生生物如果真是一种算法,我们与番茄、大象仅仅是因为基因算法的不一样造成这么大的差异(人与黑猩猩在基因方面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相似性),那么未来人类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不同于现有人类的新品种,这些人类将不死拥有神性。虽然现在谈这些过早,但是科技的发展步伐往往非常的快,回头看看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社会的进步有多快就知道了。我们什么时候还在用BB机?而现在已经有富豪可以乘坐火箭去外太空了。

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看不见的比看到的更广阔。

  • 《当代英雄》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投资最重要的事》_读后感_1600字
  • 《终身幼儿园》_读后感_1600字
  • 《事实(比尔·盖茨推荐)》_读后感_1600字
  • 《老人与海》_读后感_1600字
  • 《狼烟北平》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_读后感_1600字
  • 《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_读
  • 《每一天梦想练习》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小狗钱钱》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