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_读后感_1600字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_读后感1600字
#每日一书# 心理《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而本书的主旨内容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它们如何运作,被其阻挡在意识之外的痛苦因素有哪些,我们为什么会依赖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如何认识与面对藏在其背后的无意识痛苦的潜在收益。
目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一是帮你重新连接上那些经由你压抑或否认的感受,二是教你以健康的方式质疑你的一些情绪。
定义:最通俗简短的解释来自于英国的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Donald Meltzer),他说:“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人类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1)需求与依赖,(2)激烈的情感,(3)自尊
1-“鸵鸟心态”的本质:压抑与否认
(似乎心理成长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忘记不良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并掌握全新的认知与行为技巧,以及不间断的自我肯定。)—原生家庭的教育以及对于情绪反应得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转移与反向形成
转移:把气撒别人身上
反向形成:一个更为熟悉的例子,是很多戒烟成功的人反过来对香烟深恶痛绝。
耻行为反映的是一个人对难堪羞耻感的反向形成。
潜意识中的害怕被看见变成了有意识的渴望被关注。
1-非黑即白思维:分裂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曾说过:“一流的才智是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政治是最容易投射出人们非黑即白思维的地方。
1-现在她在我心目中很完美,我不想破坏这份完美:理想化
理想是一种完美、美好或卓越的标准,理想化是指将普通状态或人提升到完美的状态。(三种形式:对他人,对自己,对经历)
理想化的爱情代表的正是一种轻躁狂,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治愈难以承受的抑郁感受。(恋爱早期,这种浪漫情感能够帮助我们减轻与陌生人接触时的焦虑。)
总:分裂是简化了模棱两可的难题,即回避掉了不确定与矛盾所带来的痛苦,同样地,理想化则为潜意识中感到绝望或不愿面对的困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答案”
1-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愿听你的负能量:投射。
婴儿以一种十分恰当的方式将自己无法忍受的体验排空或投射到了我们身上,唤起我们的同情心,因而我们帮他们承受痛苦或不适。(进化需要)
思考:你看世界的样子,来自于你内心的投射。
1-为避免痛苦,放弃所有开始:控制
助是一种痛苦而艰难的内心经历,为了减轻这种感觉而努力控制外在环境的做法是出于本能反应
(极端控制的背后来源于对环境或自身的不安。)
很多人陷入固化的生活状态,麻木而无趣,他们剥夺了自身对情感活力的体验。(变化—未知—好/坏—应对—新的经历与总结)
当我爱上你,就等于给了你伤害我的权利。当我认同了你这个朋友,你的冷漠便能伤害到我。
为控制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做的防御性努力是自恋的核心。
1-你相信的,只是你想让自己相信的:“思考”。
有时候思考会成为一种内在谎言,引导我们偏离丑陋的真相,或者掩盖痛苦的现实。在这些情况下,思考便成了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痛苦本身所带来的问题,并不及我们为了抗拒它而造成的问题多。
1-“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羞耻防御。
即父母的回应始终无法满足婴儿的内在期待)
生命早期的缺憾越多,受伤感以及羞耻感也就越发强烈,而这些感觉将会伴随这个人的一生。
深受基本羞耻困扰的人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的意识,通常会依赖这三种常见的防御模式:自恋,责备与轻视
期待:你能接纳刚刚好的依赖性,总体上更多的是得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你拥有很深的感受力,却不担心被其淹没,并相信这些情感会赋予生命与关系更多的意义。
你信任对自我的感觉,虽然对自己并非百分百满意,可你坚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永不放弃成长的人。
总结反思:记住成长路上的选择你最好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所有对你有利的,可能都是目前让你痛苦的。为了变得更好或者进步,就是意味着去坚守一些正确的却不那么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你在控制欲望的同时,衡量得与失,这个过程,就是在自己能承受的后果内尽情享受最大限度的且最好是持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