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_读后感_1600字
《老人与海》_读后感1600字
1954年,海明威因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杰出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名利双收的海明威在上升到人生巅峰以后,却陷入了低谷。1961年7月2日,62岁的海明威在家里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人与海》是他的最后一步作品,写出了他对幸福人生的终极思考。
故事的梗概是渔夫圣地亚哥和一个孩子共同出海84天毫无所获之后,孩子被父母安排到其他船上,他独自出海了,在海上经历了两天两夜,捕到一条超大的鱼,在回航途中遭到了鲨鱼群的袭击,他奋起反抗,可最终回港后只剩下了一幅巨大的鱼骨,和疲惫的身躯。小说前后写了孩子的一些对白,其余全是老人一个人在海上和鱼决斗的细节和老人的心理描写。
老人有什么样的动机去捕杀这条鱼呢?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挫败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危机感、还有就是可以卖到很多钱的幸福感。种种的原因,让他像所向披靡,不断的和大鱼斗智斗勇,想尽各种办法去捕杀,最后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和多年的捕鱼经验最终把大杀死鱼。小说中,反复提到老人的一个梦,总是梦到一头狮子,自己就是那头横扫草原无敌的狮子吧。
一个硬汉对于强大的对手是什么态度,是毁灭吗?不是,我们看,捕到鱼之后,他这样评价那条鱼,他说,“我没有见过你这么大的鱼,这么漂亮,这么镇定,这么高贵的鱼,来吧,把我干掉吧,不管谁干掉谁都可以”“ 我从来没有看过或者听过这么大的鱼,我杀了这条鱼,那些吃他的人配吗?不配,他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出色”,当遇到第一条鲨鱼时他说,“这条利齿鲨,漂亮又高贵,不知畏惧为何物”,可以看出作者对所有的勇气、硬汉唱出赞歌,那句最经典的名句“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更是把硬汉的形象推上了顶峰。
在作者看来,所谓的硬汉、英雄不是为了杀戮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去征服的勇气。
可是这种所向披靡的征服,真的是对的吗?大鱼是英勇的、第一条鲨鱼也是无敌的硬汉,但他们死在了渔夫的鱼叉下,老人是英勇的可是他又被大鲨鱼群全部抢夺干净,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一边和鱼类战斗,一边在反思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最终他寡不敌众,鱼被吃完的时候,他几乎无法呼吸,他知道他终于被打败了。此刻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无敌的王者。
在有限的人生里,或者说在浩瀚的宇宙中,世界里,我们所做的这些真的是值得的吗?在你看来的征服,当你耗尽所有的力量,做在你看来征服世界的事情的时候,这个世界从更长更久远更广阔空间来看,你做的事情根本是微不足道,而且分分钟可能被毁灭。
捕到鱼回航的途中,果然这个世界留给老人的不过是一幅空空的鱼骨,一身的疲惫。那么这个世界上活着还应当有什么意义?
小说的一开始提到一个小男孩,和他共同出海84天毫无所获之后,孩子被父母安排到其他船上,在海上遭遇各种困境之后,他反复提到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 不断的和飞鱼讲话,和鸟儿讲话,和大鱼和鲨鱼讲话,自言自语。看的出他孤单了,我出海太远了,运气都被冲掉了,要是有人卖运气,我倒是愿意买一些运气,我希望不用再打了,真是希望不要在打了,
再硬的硬汉,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是强硬的,都有退缩、胆怯的时候。他渴望人们能体恤到当时他的内心的煎熬,渴望被理解、被爱。
海明威的儿子杰克说过这么一句话,她说:“如果我父亲学会如何做一个老人的话,那该多好啊。” 什么意思呢?说的是他父亲海明威这个大名人,从来没有学会真正做一个老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不懂爱。
这句话可是点中要害了,海明威这一生得了名,得了利,也得了世人的崇拜。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所以,他的孩子也像世人那样崇敬他,却是敬而远之,没法像爱一个老爸那样去爱他。小说里,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可却得到了那个孩子的照顾,鼓励和陪伴,一头孤独的狮子在小说里实现自己人生的圆满,这就是那头狮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