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2020-01-28 14:44:33 读后感

《粤港澳大湾区》_精选读后感1300字

粤港澳大桥日前落成,期间在深圳出差,深刻体验到了这个城市的魅力。深夜十点的地铁上依然满载着无数年轻人,中高端商业里充满消费的人群,各具特色的书店里手捧图书的读者,街头巷尾偶然遭遇的各色文化活动,深圳真的是个希望之城,活力之城。

在深圳除了常常可以看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标语外,很多深圳学者、官员都已经将这个专有名词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不过细细品味就能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身处其中的广、深、港来说并不简单,每个城市都希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他们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仅仅围绕一座跨海大桥,几个核心城市的利益诉求就各有不同,颇听到了不少深圳人对这个项目表达的不满。

事实上如果仅仅从经济体量角度来讲,粤港澳地区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称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当之无愧,我理解之所以现在开始强调“建设”,并非是为了“正名”,恰恰是因为这个湾区还有其问题所在。书中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超级湾区绝不是仅仅靠数量叠加就可以建成的,各种核心要素要能够自由流通,形成化反,城市群要形成联动。目前湾区建设难点并非经济,而是行政壁垒。无论是金融、交通、人才,还是教育、医疗、科研,所有症结的打通都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今天的粤港澳地区市场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克服的。对于“一国两制”的坚持,可否理解为坚持社会制度不变,但经济上可以完成一体化呢?这在全世界都是一种创新,坦率的讲,我个人认为难度大到不可思议。

书中一批香港学者单纯强调香港的作用,强调粤港澳湾区建设服务于香港发展,强调香港理念的先进,这同样是一种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绝不可能单纯强调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过分强调单方利益,只能阻碍湾区建设。

虽然京津冀与粤港澳有基于自然条件、物质基础、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的种种区别,但一致的是:想要解决发展问题,难点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层面更加重要。

在粤港澳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一马当先,以马化腾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军者们更是以责无旁贷的姿态扛起大旗。他们既是湾区建设的直接建设者,也是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说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向粤港澳湾区建设学些什么的话,我认为第一点就是要学习如何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作用。

粤港澳湾区建设方面的思考有很多角度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信用体系一体化、大数据一体化,比如通过形成共识来降低社会整体的交易费用,比如社保一体化、人才流动的便利化,再比如司法体系的融合。

粤港澳湾区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同样存在的大量断头路怎样打通。

读过这本书后,查了一些资料,对比广深,作为一个天津人,对于家乡未来的发展真是有点灰心了。深圳在快速补齐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一批国内一流高校将陆续在深圳建设分院。广州在着力向区域金融中心方向努力,借助疏解首都功能,国新央企基金投资运营中心和央企财务管理中心将落地广州南沙。而天津,还在环保、降杠杆等泥潭中苦苦挣扎。曾几何时,深圳也曾将天津视作追兵,真是恍如隔世啊。

“北有京津冀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