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北平》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狼烟北平》_精选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小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当时年轻人面对日军的侵略所表达的个人态度。有热血,有激情,有奋不顾身。也有麻木,得过且过,以及稀里糊涂。总之,底层市民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之中有学者,有名人,有普通的工作者,也有国共两党为理想而奋斗的地下工作者。同时还有最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拉车的车夫文三儿。
文章写出了文三儿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后来所经历的一生。期间遇到了自己的老板陈掌柜还有孙二爷,同时也遇到了有理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徐金戈、方景林、罗梦云、杨秋萍)。他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一直秉持着:人应该好死不如赖活着,干嘛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呢?做小市民的我们管那些国家大事干嘛?政府又不给你任何好处?就算政府有事又不关我们底层人民的事。不管谁来我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拉车。我还是我这个贱民,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何必呢?我想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应该是持这样的态度吧?别说是当时的民众,就算现在也是如此,战争始终是政府的事。只有极少数的清醒的民众会第一时间醒悟过来,认识到战争不单单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因为,没有国也就没有家了,亡国奴不好当。
文三儿从麻木到逐渐清醒,体会了亡国奴的滋味后,也开始“参与”了抗日的激情之中。每每遇到了生死之时,又被吓到了尿裤裆。这是典型的最底层的民众表现。后来遇到了徐金戈这个军统行动组人员,间接的参与抗日。他对徐金戈的认识是:这是个危险人物。也同样因为他(徐金戈)在车行里地位上升,而且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车。后来也遇到了方景林,觉得他是特别好的警察,从此改变了对警察的看法。其实,他不知这位好警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当他看到杨秋萍被日本人绑到柱子上游街时,完全不明白,年纪轻轻的姑娘为什么要与日本人作对,好好活着有什么不好。现在被人杀了,值得么?又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姑娘罗梦云,这个人给了他工作,让他住豪宅,地位一下子上升了最高的层面上,也让他骄横了一把。再后来的他经历了日本人的屈辱后,逮到机会也开始自己的抗日方式(对付女人和落单的日本士兵)。总之,文三儿代表绝大多数最底层的老百姓,对抗战的态度以及政府的态度。
徐金戈是个有激情有理想也有文化的年轻人。当日本人侵入中国后开始了他自己抗日方式,用热血和子弹与敌人搏斗,把他们赶出中国。他以为他是冷血动物,可是他遇到了杨秋萍和文三儿,让他也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拥有一颗热血。当面对爱人被人折磨和游街时,心理特别痛苦,忍痛开枪打死爱人。之后的他又把自己心封存起来,直到北平快要解放时,最后的行动让他又重新恢复了热血(杀了罗梦云,看到好友方景林落泪)。其实,战争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想法的。方景林为了事业埋藏的感情,因为战争是残酷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为了爱人,为了自己也为了党的事业,他必须保全自己和同事们生命安全。所以,他表现的特别沉稳大气,有勇有谋。罗梦云也是如此,但是,一旦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她将献出自己的生命,以保全更多人的生命和成果。杨秋萍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文化也有激情。但是因为年轻,经验不足,把战争看的太简单,容易相信他人,最终害了自己。
其实,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我们大家所抱有的态度也就决定着将会走向那一条路。其实,每一条路都没有错。就算当时也有很多人做了汉奸也是情有可原。当一旦踏进了这个深渊也就是永无宁日的开始,因为做每一件事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抗日了就要做好付出生命的准备,不抗日就要做好亡国奴的准备,受尽屈辱。当了汉奸最终是要被万人唾骂和追杀。一句话,在做每一件事时千万别伤害到他人的利益,一旦如此,后果自负。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得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