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_1300字
《皮囊》读后感1300字
这可以说是最近读过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书了。这本书其实2年前就知道看题目以为是一个讲大道理的书,肯定是那种叽叽歪歪的书。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关注,这本书我看的很慢,断断续续看了将近两个月,一开始想看这本书是因为曾经看过里面关于描写阿太的《皮囊》。我被书里那个倔强冷静的女人吸引,被那个九十多岁还自己修葺房屋的神奇女人吸引,也被那个为了让自己孩子学会游泳无情扔进海里的冷酷女人吸引。她的那句“肉体是用来被折腾,不是用来被伺候”让我觉得心惊。她从屋顶摔下不能动弹是痛哭“黑狗达,我被这困住了”让我觉得心疼而又难受。因为试图了解更多阿太那个又狠又坚强的女人,也因为好奇在那样女人教养下的作者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很迫切的想要看看这本书。
我从一个个故事中慢慢领会到作者的成长,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无助而又充满希望,迷茫后的平静一步步做每一件事以及和朋友相处过程到后来对自己的反思与剖析。他说的没错,一个作家要想写好书,刚开始一定是从剖析自己开始的,这样以后对待其他的人和事情才能理解和尊重。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又是什么,灵魂又是什么。
还好作者在成长的路上没有过度地迷失自己,没有像老家的阿小似的掉进了自己给自己束缚起来的圈子,没有像文展那样过度给自己压力,对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怀抱感恩对家人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像厚朴那样被所谓的自由与梦想而遮盖住真实的自己而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的去寻找自己。
关于自由。我是之前很少被家人管束的女孩子,从小在学校就是一个违反纪律甚至打架的孩子、不交作业、各种违反纪律、顶撞老师。所以叛逆期就很烦被管束。后来上了大学,我发现没有人管束,不回家的感觉简直棒极了,可是后来直到现在,我竟然期待被父母管我,竟然期待回家被父母的几句训斥。我内心住着一个不安分的野鸟,不知道何时它都会随时随刻挣脱出来带我飞走。
关于梦想,现在可以说是已经成年的自己,20多岁的年龄可以说非常尴尬的年龄,我们是被看做还依旧带着奶腥味的成年人。谈梦想,让其他人听起来觉得搞笑,甚至我自己都会被自己笑哭。真的,我是真的不知道。想逃离束缚去追逐,又想和可以安慰心灵的人挨的近一点。
“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感谢这一路《皮囊》的陪伴教会我们如何的去剥去皮囊,去看见理解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东西。
其实这样的一次分享很艰难,因为这本书里的情感太多,而我理解的太少。就像作者写这本书写的很艰难希望,情感太真,文字有时候就会显得有些无力,因为它承受不了如此厚重的情感。
时光很快,情感却很慢,越是厚重宁静的人越能“看见”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的那样,“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