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8 01:00:04 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1300字

「 别人眼中平淡安逸的温水世界,在有些人脚下是铺满烧红石头的煎熬之路。太宰治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适合世上同样的无数厌弃者,适合他们在尘世人群中无处安放的灵魂。只有他们能读出那些在深夜一次次艰难咽下又反刍的黑暗,和那些在卑微的汤里反复熬煮过的痛苦。 」
这句书评可以让大家初步的了解这个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不过也只不过是入门,远远触及不到其真实面目。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说法,到底什么才是作者的真实面目呢,到底什么才算是丧失做人的资格的“人间失格”呢,我觉得这个答案必然是千人千面的。
作为一个传世作品,我认为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就是这部书中对于我而言很少有把作者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你,对读者有一个精神意识上的输出。诚然,作者会用世间罕有的细腻笔触一笔一笔的涂抹出一个比较阴暗压抑的生活环境和心里环境,中间不时的撒出来一些以自己为雏形来刻画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但是对于我而言,这种程度还是在中性地描绘,而不是想要从文字之中流淌出一些希望读者汲取的点。我觉得这种畏畏缩缩,反而正是作者那种在冬天生怕漏出自己真切的心脏会烫伤落在上面的雪花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做作、扭捏或者变态,而是自己天性使然。作者自己对这种行为以及其背后想法评价为“丑角精神”,也就是说,相比于纯装傻卖呆或者作恶行凶的人来说,他们其实是自知的,是有意的,是更加超出于自己本身想法的。他会刻意隐藏内心的人格,并觉得这个人格的所感所知是无所谓的,是可耻的,是没意义的。并可能因为自己的过于常人的敏感和有在对感情捕捉后的隐藏式处理的能力,他回着重培养自己的外胚,一个让大家看起来和善、幽默和风趣的“丑角”或“小丑”。
这种两个系统在内心的存在不同于不自知的人格分裂,而是有意为之,会在审时度势之后选择露出哪一个面目于眼前的人。不过作者大部分选择只讲自己内心的面目留给自己,对自己身边的最亲近的人都使用了“丑角”面具去面对。这是可能更深一层的自卑、懦弱和厌世的表现。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仿佛是看一个老旧相片,作者就是那个取景的人,用文字给你去解释画面里每个人物、每个角色、每个场景之中存在这个位置的原因、这个动作的原委和神态背后那一帧时候定格到的心情变化。但是,可贵的是,可能这张照片反映了某个大环境下的可悲场景,但是作者只是描述,没有一个强加的个人主义方向让你去认同他的观点,他只是把自己放在这个胶卷上,把自己作为浮世绘里面的一个出演者放在你的面前。
你可以有自己的评判,认为他是厌世、格格不入、扭捏做作的人,以至于不断尝试自杀和最后的投河都是在艺术路上走到走火入魔的表现。你可以认为这是以毒攻毒,在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卑微而无望的时候看看更悲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使自己充满动力。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沉迷在这一帧定格中的光影表现,人物形象的勾勒,并多少因为这幅画卷而产生多少内心上的共鸣就好了,留下一份感动和认可。
没有什么丧不丧,就如同梵高身后作品在我们看来有一种扭曲生活的奇幻美,但是对于画家本人可能就单纯是他眼中的世界而已。《人间失格》也不过是太宰治自己心中对世界的看法。
食一瓢饮,冷暖自知,足矣。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