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1300字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
第一次看这种跨越五十年的鸿篇巨制,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每天或几个小时或几十分钟的细细品读,不像看言情小说一样囫囵吞枣,看完之后,我只能赞一声好,好,真的好!除了这个字,我无法用我有限的文采来描述我内心的感受。
听这个书名,我以为白鹿原是一片净土,是桃花源,阡陌交通,民风淳朴,尘世的纷扰都跟这里没有太大的干系。而开篇嘉轩娶了七个妻子的经历也吸引着我往下读。是的,就是这些个肤浅的理由。
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陈忠实老人的笔下活灵活现。
我最敬仰的是朱先生,这位鸿儒巨人,他办教育,毁罂粟,写乡约,放粮赈灾,编县志,掐时问卜,无一是为了自己,他与人为善,心怀天下,虽不为任何一党所用,却得两党尊重,得乡民爱戴。他与妻子来世的之约也深深震撼我的心,多么柔情啊,在那个视女子性命如草芥的时代。他守着白鹿书院,却了解时事,更能预言后事:断言毛的胜利,点醒嘉轩辞长工,连身后事都一一布置好。“自信生平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黑娃的挽联,真真是先生内心之写照啊。先生,真君子,大概是白鹿原那只白鹿的化身吧!
我最憎恶的是白孝文,墙头草的他是那个时代的投机者,却给了他一个县长作为结局,白县长,呵。孝文孝武孝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白嘉轩对儿子寄予的厚望。被父亲看重当成族长培养,终究辜负了孝和文。大概人真的在不要脸之后什么都做的出吧,曾经谈吐不凡的他,在不要脸之后和小娥醉生梦死,抽大烟,卖田地,弃妻女,丢掉一切尊严乞讨生活,到后来更是枪杀团长,抢占功劳,设计害死黑娃。这个民族的蛀虫,虚伪至极,终有一日,他的富贵会成为幻影。
文中的两族之争和两党之争是故事的主线,也概括了白鹿原从清末到解放之初的翻天覆地之变化。
白嘉轩和鹿子霖,白家和鹿家,终究是家风严谨的白氏一族屹立不倒。白嘉轩仁义正直,腰杆笔挺,虽然之后他的腰再也挺不起来了,但他的气节却如松树般挺拔。鹿子霖狡猾奸诈,蛇鼠之辈,从一开始就满门心思设计假想敌白嘉轩,却设计来设计去终究把自己设计到痴傻,沦落到与猪为伍的地步。
两党之争,用曹植曹丕两兄弟的故事形容最合适不过。我心疼,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不易,成长之路的艰难。我心疼,每一个被我方或敌方活埋的党人,在或干或湿的泥土里该是何等的绝望啊。我心疼,鲜活的白灵,这个时代伟大的女子,耀眼的明珠,就这样陨落,但泥土盖不住英雄的光芒,希望胜利的歌声能慰藉你那不屈的灵魂。心疼的同时,我也很欣慰,我欣慰不管革命如何艰难,不管前路如何艰辛,仍有那么多英雄前赴后继,舍小家为大家。兆鹏兆海,虽各为其党,但也都是一心卫国。土匪黑娃,不,我不愿意这样称呼他,他是英雄,是朱先生最好的学生,他仗义,豪迈,为解放战争全力以赴,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虽含冤而死,但我相信,他的妻子,儿子,一定会找到兆鹏,一定会!
这样的结局,我没料到,却也不太意外。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就算是在这个和平年代,哪能做到事事圆满?我们不能保证善良的人得到好报,作恶的人得到惩罚。
白鹿原沧桑变换几十年,我的心也跟着走过白鹿原的山川河流,走过麦田,走过白家祠堂,走过白鹿书院,甚至小娥那个破窑洞也印在我的心上。这趟穿越时空的旅行,就像一场梦,梦醒了,看到这和平年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