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皮囊》读后感_1300字

2019-08-19 00:58:51 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1300字

蔡崇达的《皮囊》,是一本让我读得停不下来,但又不舍得这么快就读完的书。

蔡崇达提笔作为解剖自己的手术刀,每一笔每一刀的痛楚,都在其内心再现,再传递给了我们读者。

书中的第一页,阿太在自己女儿死后没哭没闹,只是说了一句:「别让这肉体再折磨她的魂灵了」。

于是我看到一篇篇的书评在一开头就写道:「皮囊束缚着自由的灵魂」、「皮囊折磨着太多太多人」。

看到这些,总觉得哪里有问题,但又想不明究竟是哪里不对。

但有一天看了第四季《黑镜》的第一集,好像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些。

据说古时最残酷的刑罚不是斩刑,不是五马分尸,甚至不是凌迟,而是把人削成人棍然后放缸里养着。能养得越久而不死,这刑罚就越残酷。

等我今天看完一集《黑镜》后,发现还有更加残酷的一种。

通过未来更加先进的科技,利用现实中一个人的基因,就可以把这个人除皮囊外所有的思想、记忆、感觉都拷贝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中,将拷贝来的记忆、思想通通塞进造一副制造出来的假的皮囊之中。

这是不是就像制造了一个永生的人了呢?

仔细想想,其实不是的。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有一个造世主掌控着一切。这些有着独立思想和记忆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真实且可掌控的皮囊的人,就只是造世主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活生生的、而又不死的角色。

造世主手握着这些角色的皮囊的控制权,支配着、奴役着。

若是这些角色因为有着独立的思想而不听从命令?很抱歉,造世主有着这一副副皮囊的控制权,可以让你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的感受到皮囊被破坏的痛苦。甚至,造世主可以将一个角色的皮囊变成一只蜘蛛、一个哥斯拉、一条虫子。这些拥有着人的记忆和思想的角色,低头一看,看见的是毛茸茸的爪子、凹凸不平青色的肌肤、分泌着粘液的毛孔。

忍受不了痛苦选择自杀?很抱歉,没有皮囊的控制权,哪能想死就死呢?这就是一场精神受着无尽折磨、永不结束的「绝望游戏」。

为什么佛家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下一层的无间地狱是最可怕的?因为魂灵到了无间地狱是无法再去轮回的,不死的魂灵将在那里承受永不停止的折磨,此谓无间地狱。

所以,皮囊总有死去的一天,魂灵依赖皮囊而存在于人世间的特性,其实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即使等到未来科技发达到可以修复皮囊的任何缺陷,可以让皮囊实现长生不老,但只要皮囊仍不具备不死性,其实就是给人一种选择权,人依然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结束的那一天。

而空洞的魂灵还是让我觉得有点可怕,我怕人们赋予它的「不死性」。

在我看来,皮囊哪是拖累自己思想,皮囊是给了你一把解开思想镣铐的钥匙。

没有属于自己的皮囊,魂灵才是不自由的呢。

书中,作者的父亲中风瘫痪了将近10年,然后离开了人世。

看起来那副不争气的肉体给他父亲,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折磨和苦难。这好像又再次印证了阿太的那句“这肉体又在折磨着魂灵”。

可是章节的最后,当父亲真正接受了自己瘫痪的肉体时,又舍不得死去了。

毕竟,一副皮囊在此,给人的始终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和尚存的希望,而不是无穷无尽的绝望。

愿我们都能善待自己的这一副皮囊,让它给我们更多的自由。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