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读后感_1300字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1300字
看到书名我会想起《追风筝的人》,故事确实与风筝有关,属于我和海边聋哑女孩克蕾儿的老鹰风筝,最终在从海边飞到了城市,在城市高空画s形。
妈妈——深沉的母爱,永远不要低估一位慈母对孩子的爱。
描绘线条不多,但却最让人感动,诠释了母爱“大爱无声”。一个非常爱自己儿子的母亲才会在儿子上学后整理房间时抱着儿子的枕头感受儿子的气息;才会在儿子仅仅去距离五百米的小学上学时就已经开始无休止的思念;才会愿意坐着火车带一箱崭新的衬衫去看忙忙碌碌正在实习期的孩子;才会在身患重病时撒谎说去南部旅游,一个人接受治疗。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国外的教育会使他们直言自己的感受,无论爱恨,但马克·李维的这个小故事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度同样深沉的母爱。
吕克——勇气,断舍离。不断尝试,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我儿时最好的朋友,子承父业,接手面包店。被安排好的生活或多或少使吕克心存懈怠,他甚至来不及思考面包师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他厌烦那样的生活。身为好友的我单纯的以为吕克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去学医,直截了当找吕克父亲解释,初心是好的,结局也是好的。在医学院的经历让吕克最终明白自己还是适合面包店。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理想化未知的一切,总以为没有经历过的都是好的,总以为选择其他生活方式会更好。
趁年轻,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你还有选择的能力,你还有接受失败困难的勇气。(如果一切能重新来过,我会试着犯更多错)
至少,暮年回首,不会悔不当初,不会再幻想:如果当时我怎样怎样,会不会更好?
记住,没有更好,在当下,跟着自己的心走,就是最好的结果。
不要给自己老了流着泪后悔的权利。
克蕾儿——心口的朱砂痣是一生挥不去的执念。
那个在海边扑闪着大眼睛美丽的小女孩,因为我误以为她聋哑,对她倾诉很多心事。我以为我们是友情,可谁知,或许从见到她第一眼起,我就爱上她了。
难以置信,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却早已遇见我的命中注定,且我们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如果我告诉你,我在不到十六岁的年纪就有喜欢的人,你肯定会无情嘲笑我。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18岁成年以前的喜欢都是“早恋”,都是过家家。
可家长们不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早恋”这个说法。其他国家的父母会很坦然地与孩子沟通讨论他们喜欢的人等等。希望在情感教育上能多一些理解与信任。
此去一别,我和克蕾儿经年不遇。戏剧性的是,我居然重回灯塔,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老鹰风筝。
经历了朋友对人生方向的确定、母亲的逝世,我决定重拾回忆,去追回心中的白月光。
何其有幸。
妈妈是我们的小情人,无时不刻关注着她最心爱的孩子,如果有时间,多陪陪她,不要说以后,以后,可能树欲静而风不止……
朋友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在我们心累时可以给一个温暖的怀抱,我们一起嬉笑怒骂,或许,幸运的话可以老了一起跳广场舞。
喜欢的人,是黑暗世界里的灯塔,指引我们心的方向,给予我们笑对生活的动力。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来得及的时候,不要犹豫,毕竟能遇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太难。
从现在开始,爱这些以前来不及爱的人,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