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600字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600字
最近一口气看了三个国家的作者写的三本不同的邓小平传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由黄亚洲、魏人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团队合作编写的电视剧文学。全书22章,是从毛泽东去世后开始写的,这样避免了一些对毛主席后期敏感问题的讨论。另外,邓小平后期的一些敏感事件也没有太多提到,但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是这三本书中最和谐、最亲切的一本。通过对政治事件及各种政策前后百姓生活的描写,把以前一些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名词写活了过来。算得上是生动活泼,不令人反感的爱国主义教材。当时看完写了一篇书评,把不少小伙伴带入了坑里。
一起约读的小伙伴读完上面这本后,赠给我了下面这本书:
《邓小平时代》
这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博士傅高义(Ezra Vogel) 退休以后,花了十年时间写的。他对亚洲社会文化的研究令人折服。这本书文风严谨,浓厚的学术论文风味迎面扑来。全书26章,前言部分和国外很多教材的风格很像,非!常!长!他是从邓小平的童年开始写的,一路写了周恩来、邓小平赴法留学,共产党的成立,抗日,内战……几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傅博士的考虑可能是他的读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为了让读者更理解邓小平之后一些行为或是政策提出的背景原因,他需要对这些读者补补课。不过好在傅博士对节奏的把握还是有分寸的,基本上到第五章开始就渐入佳境,更多地把力气花在对邓小平政治决策的描述上。
这一本较上面提到的那本而言,对一些不那么和谐的问题也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也回答了我在读上面那本书时产生的一些困惑,比如邓小平和华国锋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对胡耀邦、赵紫阳态度的转变等。
以及天安门事件。以前大家对此都是讳莫如深,讲这件事都很心虚似的。国际朋友一说到这事儿,我就被捉了小辫子似的,真不知道该说啥,因为真的是啥都不知道啊。作者在这本书里从学生,中央老领导,中央改革派,邓小平,西方媒体,美苏政治环境等各个角度作了全面动态的沙盘推演,没有评判对错,只是对促使各方当时做出决定的环境和利害进行了分析,过瘾!
另外,除了和上面那本一样,对邓小平的外交能力大大赞颂之外,这本书也写了很多进展不那么顺利的外交事件,比如和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纠缠。前面那本书里虽然也提到了访问新加坡、日本、美国,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像是花店里打了刺的玫瑰,这本书在对同样的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把玫瑰该有的刺以及被玫瑰刺破的伤口都保留了下来,不那么和谐,但更真实。
对与美国在台湾问题的交涉上,写的也更加饱满。后面也对中国的西藏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次对傅博士的博学表示崇拜,他没有简单粗暴地断言谁对谁错,只是从各方的角度分析,在彼时彼刻为什么会有此举此动。达赖喇嘛前几年来我们学校做过演讲,我当时错过了没去,但我室友去听了,她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都被达赖喇嘛震撼了,室友说他是he most peaceful person I\ve ever seen in my life\\。当时没法理解,傅博士对西方人为什么会力挺达赖喇嘛这个现象也做了解释,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这本书是这三本书里在微信读书上卖得最贵的一本,但我个人觉得很值,会去Amazon上买原著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by Ezra Vogel, 2011) 来看,也会推荐我周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老外们看。
看完上面两本,我趁兴又看了本《西方视野中的伟人:邓小平传》。
我是冲名字去的,确实很好奇西方人对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看的。这本书号称是前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 伊凡思花了30年的心血写的。这本书一共15章,前14章的主角都不是邓小平。作者可能是职业本能,浓墨重彩地写了中苏关系和中央内部的权力斗争,对不同时期党内权力排名的情况十分了解。对邓小平做出的重大政策反倒是略略带过,显得有些头重脚轻。没有第一本有趣,也没有第二本的视野那么开阔。微信读书上卖一块二毛二,四五个小时能读完,但微信读书里收录的这本,制作非常粗糙,经常有排版混乱的情况出现,因为是用开车或是洗漱的零散时间听的,没有顾上报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从其它渠道找更好的版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