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300字

2019-08-30 13:22:50 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300字

花了将近20小时,浅读了这本度先生对于阳明心学的解读。虽似有所悟,但仍自觉只是管中窥豹,如先生所说,还需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度先生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分三部,这本只是其中的第一部,但也是解读阳明心学最核心的一部。度先生以诙谐有趣的笔调将原本枯燥的哲学思想跃然纸上,读起来轻松活泼,并不显晦涩难懂。

下面说说个人关于的一点小见解。

阳明心学是一部叫人去外面建功立业的学问,诸如:事上练,知行合一,便是如此。

阳明心学也是一部倡导内求的学问,诸如:心即理,心外无事,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便是如此。

由此可见,阳明心学是一部内外兼修的学问,不同于佛道两家出世离尘,心如枯槁的厌世情怀,也不同于儒家的只注重伦理道德的口耳之学。它是一部致良知且更贴近实际的学问。简要概括如下:

阳明心学基础:心即理(源于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灵魂:致良知(源于南昌剿匪)

阳明心学准则:四句教(源于浙江余姚)

如何修行阳明心学:事上练,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

阳明心学于今时之意义:1.人人平等。2.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3.明是非(智慧),知善恶(品德)。4.七情六欲不动心,功名利禄不逾矩。5.心明如镜,物来则照。

阳明心学的最终目标:

“心灵自由”才是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只要把内心的善完全唤醒,就能体会到圣贤的滋味。

阳明心学于军事:

世界上最坚固的城池绝不是铜墙铁壁,而是人心。

阳明心学于生死:

他说:“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其实人人所谓的怕死,怕的并不是死,而是对生有所眷恋而已。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

阳明心学于人欲:

昨日穿着蟒玉(江西巡抚的官服),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酒、色、荣辱都是心外之物,如果心外无物,何尝能为物所迷?

我一直相信,人生一切所谓的苦难,都是相对而言的。王阳明被逐悟出阳明心学,摩西被逐悟出摩西十戒,穆罕默德被逐创建伊斯兰教,释迦摩尼被逐乃悟透佛性,耶稣被逐悟出圣经。有一句歌词唱的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要相信苦难的价值。

圣人的超凡脱俗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脱苦难与生死,善眼看世界。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阳明先生在生死弥留之际依然有他的担心,这个担心,放在今时今日依然是必要的。

我唯一担心的是当今天下,圣学不明,读书人只讲口耳之学,不谈身心之学,我希望你能把身心之学发扬下去。

如今的我们,太过在意实用与成功主义,即口耳之学,而往往忽略德行与美学价值,即身心之学。

习大大倡导我们重温阳明心学,蒋中正先生也曾强调中国与日本就隔了一个王阳明,可见阳明心学的现世意义依然深远。

五百多年,弹指一挥间,往事如烟,没有人习得长生术,也没有人修得不老之身,往昔的富贾名流,才子佳人皆泯灭于浩瀚烟尘。但阳明心学,让他超越生死与我们隔空对话,依然涤荡人心,历久弥新。

此心常在,早已超脱生死。真正的长生术与不死之身从来都是修心。正如阳明先生弥留之际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