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_1600字
《局外人》读后感1600字
周末不要闲着了,来看本吧。
这五本小说不仅内容精彩,而且特别适合没有阅读习惯的同学培养阅读习惯,毕竟短篇小说不会有很大的阅读压力。
1
《活着》
作者:余华
豆瓣评分:9.1
这本书多有名,我就不说了,几乎所有的推荐书单上面都有它。
《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说过这样一句台词: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活着》的主人公富贵显然是前一种。
作者只是用非常平实的笔调记录了富贵的一生,无非是人生的起起落落,只是这个起起落落的太过极致,就是死亡。每一次富贵感受到一些温暖和希望的时候,就在短暂的瞬间破灭......这样希望失望的轮流交替,直到身边的人都离开,除了他的大黄牛。
本来是非常残忍的结局,但是最后富贵和他的老黄牛一起坐在田埂变得时候,我却感觉莫名的心安。大概所有的担惊受怕都结束了,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尘埃落定,剩下的时间里,只要向死而生就好了。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以前我就是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寻找活着的意义。
而余华在序里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一部看起来会有些压抑的书,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生命的虚无在余华的笔下、富贵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2
《人生》
作者:路遥
豆瓣评分:8.4分
路遥最著名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人生》比起《平凡的世界》来说,篇幅短了不少,在故事构架上,自然单薄了一些。
之所以喜欢路遥,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不管是《平凡的世界》还是《人生》,都有时代的大背景做烘托。人的命运是身不由己的,是在时代的洪流推动下的不得为之。
即使时代不同,人生的轨迹还是一样的。世界很平凡,人生很平凡。孙少平也好、高加林也好,他们不只是作者笔下的人物,更是那个年代人物命运的缩影。
据说,当年马爸爸高考失利后,就是看了这本书,才决定发奋图强,二战高考。
3
《人间失格》
作者:太宰治
豆瓣评分:8.3分
看完这本书我给朋友发了个微信。
我说能把颓废、丧这些负面情绪写得如此清新脱俗、理所当然,也只有日本人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调侃。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赤裸裸人性中最隐秘的一面地表现出来。比如逃避、消极、避世、背叛。
即使你厌恶憎恨这些,但是你摆脱不了它。
比如日本很有名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你讨厌她的怒而不争,讨厌她把所有的爱和尊严都堵在一个男人身上,讨厌她悲观厌世。
可我们谁又不是松子呢?渴望被爱,又缺乏安全感。
4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豆瓣评分:8.7分
一开始我是它当作悬疑小说来看的,以至于我抱着看悬疑小说的警觉,试图找出最不可思议的凶手,否定每一个真相,期待出现一个巨大又精妙的反转。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就像小说的名字一样,确实是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没有蹊跷、没有惊悚、没有悬疑,张扬地即使凶手告诉所有人,他即将杀死死者,没有一个人对其持有怀疑,没有人试图拯救一个生命,一切都理所应当。
小说的高潮在最后两部分,因恨生爱,爱恨相涨,爱恨相消,以及人性骨子里的冷漠和自私,最后死者去世时悲伤的宿命感。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死者是不是被冤枉的,可他就是死了。
注:不管是《百年孤独》还是这本,人名真心是硬伤。
5
《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豆瓣评分:9.1
看评分就知道,内容有多棒。高潮依然在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的流水账,让我一度以为又是一本“拿错书系列”(看《月亮与六便士》的前半部分我也是这种错觉)后半部分荒诞的情节又和前面的每个细节都对得上。
明明审判的人是“我”,却没有人在意“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在想什么。审判官只是根据几个碎片信息,串联起所谓的逻辑真相就可以为我“定罪”。明明只是和人之间刻意的疏离,反而变成了蓄谋已久的杀人动机。只要不按社会预期的样子过活,你就是罪人。
加缪语调犀利,反讽能力一流,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局外人》真的要强推,看一遍真的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