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3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300字
《虚无十字架》我看的东野圭吾第八本书,拖拉着一周,昨天熬夜凌晨看完的,看完久久不平静睡不着了,好多思考。做梦也梦到了,哭死。
看了很多他的书,法律在东野的推理小说中,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存在。这本《虚无十字架》,东野将写作的触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就像书中结尾提到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面对这个问题,东野圭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两个家庭所遭受的故事进行深入,如果犯人没有反省和赎罪的话,那么即使是死刑,那又有何意义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偶然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将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爱美独自留在家中,因此被入室行窃的蛭川残忍杀害。
作为受害者家属,小夜子和中原难以逃脱情感上的自责与折磨。痛失爱女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悲伤,于是原本恩爱幸福的家庭,从此只能天各一方。离婚后的中原改行从事动物丧葬的职业,为死去的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小夜子也同样放不下对女儿的歉疚,加入被害者遗族会,希望能够籍由自己的努力,减少遗族们内心的痛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患有偷窃症的沙织,试图拯救身处迷途的她,却不料自己无意中揭开了一个几已愈合的旧日疮疤,将故事推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对心存良知的人而言,即使是偶然的一次作恶,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可抹杀的阴影,道德的谴责如同终生背负的十字架,沉重无望。
缺乏正确引导的沙织和男友史也年少时在爱的冲动下做出傻事,犯下终生都无法弥补的过错。一段少年的纯真恋情,演变成不堪回首的噩梦。从此两不相见,守着彼此的秘密噤若寒蝉,任由喑哑黯然的痛苦,在漫长岁月里无声地蔓延。
沙织的生命中再无快乐,如老鼠般卑劣地活在阴暗地洞中。偷窃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戒不掉的瘾,只有被世人唾弃的人生,才是惩罚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比之下,史也则比她幸运得多,他救下因为受骗,一心只想寻死的花惠,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这由加害者与受害者组成的奇妙组合,通过史也的持续付出相互疗伤,竟也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可悲的是,当年曾经种下的恶果,在数十年的诚恳忏悔后原本已销声匿迹,却因着小夜子对沙织的采访,长出了新的枝蔓。21年后,惩罚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直接将史也推向痛苦自责的顶峰。他再也不堪承受这比死刑更残酷的折磨,甘愿走上自首之路。
对史也和沙织而言,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幼时的残忍无知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沉重到无法喘息。成年后良心的杖责犹如酷刑,一声声击打在他们心上,活着的每一天都如同人间炼狱。
每个人都害怕受到惩罚,而作恶的初衷往往也并不是要夺人性命,但却为了逃避惩罚,做出令自己后悔,也让他人痛苦的事。
阅读完这个故事时,矛盾与挣扎如同当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明。悲剧的根源在哪?我不禁问看完后的自己。或许很大部分是教育的责任。人性的罪与罚,真的真的很无力。
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小酒舘”,会不定期推送一些书评,月度书总结,欢迎小伙伴关注。
查找公众号xiaojiuguan22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