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_13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1300字
我喜欢刘慈欣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种种幻想,更在于他对“人”的描写。
我觉得作者是看过《乌合之众》这本书的。
本书中,盲目又疯狂的人群轻信了自己眼睛观察的结果,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死了带领他们走向希望的科学家们。讽刺的是,他们刚杀死这些科学家,国歌(基本就是国歌这种意思吧)还没唱完,就被啪啪打脸了。
《三体》里,那位拉丁美洲的面壁者,一直致力于拯救地球,只是方式有些激进,他想要以牺牲一波人的生命这种方法来阻挡外星人。当他的计划被破壁人识破后,他返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以为民众会以英雄的姿态欢迎他,民众却用石头砸死了他。
同样是《三体》里,得益于罗辑,人类掌握了威慑三体的能力。随着和平的到来,人类大众放松了警惕,开始自以为是,开始把曾经的敌人当作可怜的对象,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像是对待宠物一般。甚至,人类大众还开始憎恨罗辑,他们忘了罗辑是拯救了地球的英雄,反而认为罗辑是一个反人类的人,还曾毁灭了一颗星球。人类大众不再希望他继续执掌威慑武器,开始期待着怀有圣母心的程心。结局是,罗辑刚把威慑武器交给下一任的程心,就被逮捕了。人类不仅不感谢罗辑,反而认为他犯有世界灭绝罪。随之而来的不是圣母和大众预期的长久的和平,而是三体人在几分钟内就发起进攻,瞬间就把地球占领了。
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是:愚蠢的人类啊。
有些朋友认为,作者是在以现在的人来描写几百年后的未来的人。既然设定了未来的人自小就掌握了高端的科学知识,那么,未来的人类不至于还像现在那些砸日本车的人那样盲目疯狂。
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人的科学知识其实并不太会影响人性一类的东西。几百年前,教会烧死了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几百年后的今天,科技比布鲁诺的时代要进步太多太多了。然而,时至科技极大进步的今日,激愤的人群仍然是一样地疯狂盲目,他们冲进同胞开的肯德基店大肆破坏,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打砸同胞花钱购买的日本车。
牛顿可算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了,最终却走向了宗教的怀抱中,费劲余生研究上帝和炼金术。不会游泳的帕斯卡,有一次不小心落水,在没人救他的情况下却自己活了下来,他相信是上帝救了他,于是也皈依上帝了。希特勒手下聚集着好多位物理、化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如果法西斯没有提前溃败,先发射火箭和核弹的,说不定就是希特勒了。
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聪明是无疑的,他们的知识也是所处时代的最前沿,但他们却选择了现代人深以为恶的法西斯。我想,身处那个时代的他们,或许并不觉得法西斯是错误的,反而是坚定地认为法西斯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坚定地追随呢。
再回到本书中,书中那些人,任意一个普通大众,都拥有着很深厚的知识。他们越是知识丰富,也就越是自信。他们还发射探测器近距离观测了太阳,进一步认为没有问题,因而他们更加相信是被政府欺骗了。拥有着共同目标的人,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团体。他们就像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包,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刺激和宣泄口,就能造成极大的破坏力。那么,他们攻占地球发动机、杀死科学家也就没什么说不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