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无声告白》读后感_1300字

2019-09-07 00:46:02 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1300字

我起初是因为喜欢“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拜托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开始读阅读,一读便不能自已。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美国混血家庭。父亲是借用他人身份定居在俄亥俄州,任米德伍德大学教授,中国人詹姆斯·李,没有朋友,被孤立,出轨助教路易莎。母亲玛丽琳,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成绩优异,拼命拜托母亲的期望、性别的束缚,追求与众不同,梦想成为医生,与詹姆斯相恋怀孕,中断学业,曾为实现梦想离家出走,以失败告终。长子内斯,不被父母关注,努力考取哈佛远离家庭。二女莉迪亚,乖巧懂事,被动承受父母的梦想与期望,为讨好父母,假装有朋友,假装爱医学,各种压力的积聚,使她不堪重负而自杀。三女汉娜,与哥哥一样不被父母关注,年纪最小心思却最为细腻,能洞穿家庭的矛盾所在。邻居杰克,莉迪亚的倾诉者,暗恋内斯,本书最理解自己的那个人。

本书采用插叙,“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作为开始,继而讲述莉迪亚所在社会、家庭的现状,牵扯出关于家庭教育、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交流沟通等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

压抑,悲伤。

玛丽琳的母亲希望女儿玛丽琳接受自己的期许,嫁给哈佛毕业生,过着相夫教子的悠闲日子。而玛丽琳因为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不管女儿是否乐意,希望女儿莉迪亚继承自己的梦想,并付诸于行动。与此同时,被社会孤立的父亲,也希望女儿能够广交朋友,活跃朋友圈。父母的双重期许,哥哥的升学离开,杰克的轻松自在……可怜的莉迪亚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在迷茫中走丢又走丢,找不到归路。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迷失的莉迪亚,最终迷失在黑暗中,再也没回来。

为什么从不好好交流?为什么只偏爱于莉迪亚?为什么不考虑内斯和汉娜的感受?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为什么从不过问孩子们的喜好?为什么不让孩子做自己?为什么要用自己疲惫的身心来愉悦父母……

我想,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个群体,每个家庭。

生命那么可贵,岁月又那么短,难得在世间走一遭,领悟这世间的神奇妙美。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世间的人千千万,我们注定成为不了所有人都喜欢的那个人。而且,我们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生没有任何一时一刻是需要我们按照别人的思想去生活,没有义务,也没责任。

赵丽颖,娱乐圈劳模,鲜有花边新闻,演技担当、颜值在线,努力且乐观向上,不也被人黑、遭人吐槽。

我们可以替别人着想,但要为自己而活。向来都没必要去迎合讨好谁,做好自己的工作,养好自己的家,爱着应该在乎的人,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真正爱我们疼我们懂我们的那些人会一直在。

“你快乐,我就很幸福。”我妈妈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我也很庆幸我能拥有这样的母亲。从小拥有相对的自由,拥有自己喜欢的梦与想,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可以有小秘密,也可以畅心长谈……

父母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许很正常,他们经历过我们不曾有过的伤痛,明白我们尚未懂得的人情世故。希望我们成绩拔尖、兴趣广泛、工作稳定、嫁得良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错,确实没有错。

大概错在教育,错在沟通方式。

读完这本书,故事我是不大喜欢的,因为太压抑,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