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1600字

2019-08-14 20:11:36 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600字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我最喜欢楚雁潮,或许是因为楚雁潮在那样敏感的政治背景下依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对于新月炽热的情感。新月其实是和她亲生妈妈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然而从遇到楚雁潮以后,看似平静的大海,其实内心早已泛起涟漪,只是连她自己也不知道,那正是爱情。梁君璧或许内心总有一种对妹妹的怨恨,在我看来这种怨恨多多少少有加注于新月身上的感觉。对新月的又爱又恨,而自己儿子的婚礼,也只是看似让她心满意足。君壁的不幸来源于早年生活的巨变,一个女人的改变往往都是与亲人的离世和生活的种种压力无人分担有关。她几乎历经了小说大半人物的离世:父亲、母亲、大姐、新月、韩子奇。然而父母的离去、婚姻的不美满、妹妹的一走了之、新月的早逝、故事中唯一的一条让人极为惋惜的画面即是韩子奇弥留之际,想再见一面玉儿,不料那封算是“寄与生命最后一点希望的信”被天星烧毁了,天星当然是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感情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体会到父亲此时的心情,当然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韩子奇也意识到此生无法与玉儿再相见,弥留之际的韩子奇说出了他保留一生的秘密,便是他汉族的血脉,而君壁可能永远也不会接受这一事实,并赶紧让他念清真言以洗清自己的罪孽。人死后真的会去天堂吗?想来君壁也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她只是希望连同她嫁给一个汉族丈夫的罪孽一并随着韩子奇的死而消失吧。然而书中这一切都看上去很凄惨的结局,却始终有一条引导线,写活了整部小说。那就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书中描写玉儿第二次回国的画面:多年过后,玉儿出现在女儿的坟前,看到不远处,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人久久地伫立在一棵树旁,脸色阴郁,神情凄楚...这是整部小说最动容之处,其实楚雁潮的对新月的爱也是存在种种磨难,道德伦理的束缚,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还有民族的不同。他没有想过未来会怎样,当然未来的事情一定是多变的、不可恒定的。但他明白对于新月的情感在此时此刻是不变的,强烈的爱让他坚定即使新月终归离去,他还是选择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对翻译的浓烈兴趣、对歌颂自由爱情的向往。《梁祝》应该是他们情定的开端吧。也正是作者早早给他们的命运埋下的伏笔。为什么很多读者会反反复复的翻起此书,百看不厌,或许最令人神往的便是楚雁潮对新月的这份坚定吧。新月的病逝又一次让我们目睹了穆斯林的葬礼,这也许是对于肉体的葬礼,而灵魂却得以永存,他们的爱情却没有随之下葬,而是永远的活在了读者的心中。或许爱情对于现实的柴米油盐、子女教育及老人的赡养问题终究会消散。但回想起年少时真诚爱过的那个人、那段美好的往事……即使在生命渐渐凋零的时候,也会觉得这世间是温暖的、值得的。也许每一部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有真实的原型,小说就是历史。回顾新月妈妈对于新月与楚雁潮的反对,其实也是象征着宗教之间的阻拦,梁君璧像是一部活的古兰经一样,她是自始至终都在按照古兰经所要求的一样,日复一日的做着礼拜,从无间断,饮食起居自然也是。我们不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评判宗教信仰的好坏。那是别人的信仰。换言之一个人能够有信仰的活着是值得敬佩的。在他们心中有自己的是非对错,并且不会因为任何的诱惑与困苦而随便更改。最悲哀的是一个人没有任何信仰、一生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没有底线与原则,浑浑噩噩的度日。不过好在时代的进步,我想总有人会修复这种不同教门的不平衡关系,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在生死面前,不论任何宗教信仰或许都会输给这样炽热的情感。但也正如作者所言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但故事发生在特定的民族之中,就必须带有自己的色彩。这部小说的整体其实是涉及很多层面的东西,抛除民族色彩,新月与楚雁潮情感的理想化,还有故事中梁君璧与韩子奇、梁冰玉与韩子奇、陈淑彦与韩天星,他们身上所发生的爱恨纠葛,这些都是每个平凡人都会经历的事情。

  • 《当代英雄》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投资最重要的事》_读后感_1600字
  • 《终身幼儿园》_读后感_1600字
  • 《事实(比尔·盖茨推荐)》_读后感_1600字
  • 《老人与海》_读后感_1600字
  • 《狼烟北平》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_读后感_1600字
  • 《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_读
  • 《每一天梦想练习》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小狗钱钱》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