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4 07:12:49 读后感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1300字

是教育的先锋,还是教育的无奈?

大山里的学校,在高考面前,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这不是书评,仅是读后的感想,如果你愿意,请看完下面的评论。

按照罗胖和何帆老师《变量》中的说法,通过换位思考,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看法:

1. 因为“升学率”已不再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天然就不再是应试教育了,回到教育的初始目的——育人,让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分子。

2.因为学生不足,他们自然就变成了小班教学,先进的教育理念。

3.因为学校资源不足,所以就不能关起门办学,必须融入乡村,学生更能理解真实的世界。

4.因为学生家长不在身边,反而减少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干扰,教师更容易塑造学生的人格。

罗胖和何帆老师得出的结论是:这所小学里的孩子,是他见过的最快乐、最自信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一生一定不会差。

我相信,对于这些孩子,不管能不能上大学,都不影响他们成为自食其力、有社会尊严、有手艺的劳动者。我也相信,在获得幸福的能力上,他们一点都不比那些城市里的孩子差。

可是,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他们能够有城市孩子的条件,他们还愿意在大山里接受我们外人认为的幸福教育吗?

这又回到了初始的问题,孩子们能避开高考乃至未来社会的竞争吗?除非他们永远呆在那个封闭的山村里。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例,我一个中职学校的朋友,她以班主任的身份送两个学生回老家过年(云南省某县),她自认为自己见的山不少,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高的山,山高路长不足以形容去学生家的路,这些路的特点:陡、滑、弯、窄。要不是司机是长期下乡开山路的老司机加神技术,要不是车是四驱越野,车根本是开不上去的。

尽管司机水平高,可坐在车上仍像坐在摇晃的船上,感觉随时车都会滑下山去。有的地方实在太陡,车爬不上去,就得下来走一段。路上时时有新滑坡下来的石头,他们就下去搬挪到路边,不能把石头滚下山,因为怕砸到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

朋友深深地感慨,要不是国家政策好,估计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很难走出这里。

不去到学生家,是没办法真正了解学生家的实际情况的。有些事实是根本没想到的,两个学生家里共同的特点都是孩子多,估计因为山高,计划生育难抓到这里。甲学生家有六个孩子,五男一女,最大的24岁,已是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的爸爸,甲是老三。乙学生家里有五个孩子,四女一男,乙是老大,最小的三个月,爸爸已经60岁,妈妈46岁。

到达学生家里,她并未见到两家的爸爸。甲爸爸放羊放牛去了,乙爸爸去地里干活去了。他们都是吃过早饭就出去,天黑了才回家,一天只吃两顿饭。

可以想象那里人们的艰难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家长们何来精力参与到教育之中。

正是国家有了更好的更精准的扶贫政策,这些大山里的少数孩子才有可能离开大山,到繁华的城市里免费接受教育,然后再把知识和视野带回大山里,带来山村的进步和富裕。

治穷先治愚。所以,既然是教育,无论是城市和乡村,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有压力的,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教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活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

大山里的教育,不是理念有多先锋,而是一种无奈!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