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_1300字
《围城》读后感1300字
已经在心里想了两个星期了,想写一点关于钱钟书先生围城这本书的感想,又觉得自己理解不够深刻,因而一直处于犹豫状态,今早守9年级2班早自习得一高考素材,点燃我的文笔之火,故有下文。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所有职业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戏中人深知戏里的苦,深受剧本的毒害,想要逃离,想要出城;戏外人看戏却看不懂剧本的剧情,被表象所打动,想要做另外的自己,体验新的旅程,拼了命地想要入城。是呀,人间百态,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我想所有的人的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吧。生活如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同时不是所有的生活,所有的围城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些被工作,生计的压力遏制的隐形的围城才是堵在人们心里的墙,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围城里的生活被生活的琐碎所围起来。围城中的男主方鸿渐历经生活的折磨:海外留学……银行寻职……三闾大学……上海……重庆……鲍小姐,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李梅亭,高松年…男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讽刺,假文凭,电话中的误会,三闾大学的各种纠葛,错过和唐晓芙的姻缘,最后玩笑和孙柔嘉婚姻的围城,婚姻后,孙柔嘉性格的“大变”,使得婚姻中的两人困于生活的围城,最终方鸿渐也败给了和孙柔嘉婚姻的围城,围城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及生活的琐碎,终于使男主鸿渐不堪忍受压抑,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围城里的人各种可怜,各种窘迫和各种痛苦都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为时代所悲,为生活所揪心……
围着城的生活:坐拥百城,却不要围城。对于大多数的年轻女孩子而言,他们向往爱情,向往婚姻,包括我,就在前几天,我一好友(已经毕业一年多且有工作)领了结婚证,还类似于闪婚的情况。当然只有满满的祝福,可回头一细想,婚姻不同于恋爱,恋爱是短暂的相处过程,而是婚姻是个细水长流的漫长旅程,若没有充分了解,没有思想和灵魂上的共鸣,婚后还要培养感情,培养默契,还要困顿于生活柴米油盐,如围城中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一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婚姻就会陷入困境。然而,每个人对待婚姻都是不一样的,围城中的围城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面临的新的时代,我们拥有无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坐拥百城,不会困于围城。
“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且地位爬高了新标识。”其实优点跟缺点一样,如果我们没有爬树的经历,这些潜在的东西就不会被人发现。这样书中的人物自然就冲不进别人的城,也走不出自己的墙。
故事终归有落幕,围城里的人也逃不过围的命运。一天,当方鸿渐在难民署帮忙的时候,一对新的母子出现在方鸿渐面前,方鸿渐出于人性的同情,一边盛粥拿馒头,一边与那位年轻的母亲聊起来。开始时方鸿渐没有细看,当他把多给的第三个馒头塞给小男孩,孩子母亲唏嘘着让孩子谢谢叔叔时,鸿渐才看清了这女人的脸,“你……,你不是唐……”
这么久了,也不知道上海家里的老钟,现在是否还是准时地每小时晚七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