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300字

2019-08-29 04:41:32 读后感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300字

今年第40本,放书架上有些日子了,故拿来一读。

总的感觉,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儿,特别是开始一些章节。但写到后面,还是挺精彩的,找到了想把它一口气读完的感觉。全书以时间轴为主线,讲了苏东坡一生,前半生讲他的家庭背景,诗词游历,后半生讲他的仕途经历和政绩。并花了很多笔墨,交代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主导变法的,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但对王安石的看法,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王安石变法,以上发动,在实行过程中,因官员种种原因,变得有悖初衷,最终非但没有达到神宗期待的国富民强效果,反而弄得民不聊生,灾难不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宋灭亡。

全书所介绍的苏东坡一生,就是受到了这样的大背景的影响,仕途苏东坡多次被迫害的主因所在。当时朝廷两派分裂,一派是主张变法派,王安石为首,一派相反,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王安石为了保证新政顺利推行,更换了大量朝廷有能官员,对反对派自然也竭力打压。而苏轼性格刚正,直言上谏,自然会得罪王安石,难逃被贬厄运。但即便多次遭贬,苏轼没有畏而却步,离京后的他在地方全心全意工作,干出了一番政绩。

一方面,这跟苏轼性格有关,而他性格形成,无疑受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大环境,是仁宗盛世,大量有才之士被推举做官,而他出生在四川,当时的四川已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他祖父,是个性情直爽,秉性纯良的老头子,乐天派性格,虽目不识丁,但有聪明才智,才华在他子孙中展现出来。苏轼母亲,在其年幼时,就给他讲故事,加上上学时,榜样欧阳修,范仲淹的力量引领,苏轼在年幼读书时就表现出了聪敏。

苏轼才华横溢,但文风朴实,被欧阳修赏识。而往往,朴实无华更容易被百姓接受,更接地气,所以,苏轼的诗词,往往被人广为传颂。这为他被贬后深受百姓喜爱,奠定了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远离朝廷勾心斗角,深入基层,为他阻止官税,提供了大量例证。任杭州太守期间,杭州连遇暴雨,他接连上书请求朝廷赈灾,但其他官员报喜,最后苏轼被调离问罪,后外放到扬州、颖州等地,所经所到之处,不是见到百姓食不果腹,就是看到青青麦田,无人耕种。通过实地考察,他对“苛税猛于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经过两年多的不断上书请求废除各项官税,拟订解决措施,苏轼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苏轼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治理黄河水患上,王安石曾花50万元治理未果,苏轼挺身而出,与战士奋战一线抗洪,仅用3万元不但替换了临时堤坝,还建了“黄楼”,保一方安宁。在西湖淡水治理上,他组织工人清除污泥和水草,用其修建苏堤,不但保护了淡水资源,便利了南北两岸通行,还起到了美化作用。在他为官生涯中,这样的政绩还有很多。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苏轼敢于大胆谏言,得益于太皇太后摄政,有这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信任,随多次遭外放,但只要他开口,只要信件能传到太皇太后手中,基本都能得到支持。所以,当他生命中这守护神去世,他遭到了二次迫害。

他的命途多舛,但他总能随遇而安,活出自己的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