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_1300字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是一个日本教育学家写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推荐,不仅仅是读书方法,还有一些相关书籍的推荐,
因为是日本作家所写的,所以涉及到的日本作家比较多。
个人感觉,这本书可以速度可以跳读,有些不必要的知识,可以不读。
刚开始作者提到了阅读的意义,很多人以为只是拓宽知识面,这是读书的作用之一,读书的目的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读书可能会遇到的机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在阅读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更加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比如说看一些报纸,看一些网页的推荐新闻,看一些简单的公众号文章,但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
对于一些已经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作者的建议是,先读原著再看电影,因为事先观看影像,会剥夺在大脑里把文字变成影像的乐趣,读书的伟大妙趣,正在于能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为影像和声音。
作者对于书籍的挑选也有相关的建议。因为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有些人会比较喜欢简短一点的文章,有些人会比较喜欢看长篇大论,作者的建议是,一开始自然以门槛较低的书为宜。
作者在书中提到,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最适合的是星新一的超短篇小说,其次是太宰治或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作品。这类作品通俗易懂,同时不乏坚实的文学素养,如今的村上春树亦属此例,至于大江健三郎和三岛由纪夫的书,这类书固然有趣,但不大好懂,最好待养成一定的读书习惯后再去挑战。
作者还在这本书里面把阅读分为了两种方法的阅读,有种方法叫“安定剂阅读”,目的是使自己的精神稳定。简单来讲,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事情重新确认一遍的读书。
与此相对的是“兴奋剂阅读”,指的是阅读像前文提到的《禁闭岛》那样的书,进入异常的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讲述“弑父”故事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便是一例,我们都无法摆脱“想看恐怖事物”的情绪。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几个阅读方法,比如说一天看一本书,这样的阅读量会比较大一点,但是,这样阅读所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作者的建议是在有想睡觉的想法之前去阅读,并且使用跳读,更换阅读的频率,有些书需要详读,有些书可以速度。
作者对于藏书的意见是,家里如果没有1000本书,那是根本提不上是藏书的。
还有一种办法,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譬如《论语》,如果一开始就阅读原文,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若是事先读过下村湖人的《论语故事》,就能顺利理解孔子的言外之意了。
阅读长篇小说时,很多人总是坚持不到高潮部分,读完开头的50页还不难,但后面就只靠着一股惯性,结果往往半途而废。在这种时候,可以使用一种比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读对话部分。哪怕是再不容易读懂的书,描写对话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也会比较简单。
“根据作者的建议,跳读”有着不为人知的优点,跳读的感觉恰似看电影。文艺作品经常被拍成电影,但并非所有语句都会被置换成影像,而是会摘选有趣的部分,再根据对话推动情节。而快速阅读,就是在日常读书时对此进行的实践。跳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持续进行这种“跳读”,还能培养类推能力。
哲学家叔本华曾严厉地批评安逸的读书:“读书是让别人思考。”然而,这句话也是以自身必须读书为大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