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_读后感_1300字
《邓小平时代》_读后感1300字
《邓小平时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教授历时10年左右时间,借助于公开文献资料查询、深入访谈、实地调研等学术方法,旨在竭力阐释“邓小平当政下中国的风云变幻”,英文版于2011年9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文版(港版、大陆版)由三联书店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全书700-800页,港版与大陆版略有不同。
本书英文版一经发行便在美国社会引发不俗反响,被众多知名媒体和杂志评选为当年“最佳图书”,类似于传记又非传记,是研究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划时代”巨作,被认为是“目前研究邓小平的最好的作品”,对国际社会全面了解“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不解之缘”、全面认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富强的艰辛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际意义。当然,这一著作出于西方学术大家之手,更是蕴含着别样的风味。
全书总共七章内容,分别是“这个人和他的使命”、“邓小平的人生经历”、“曲折的登顶之路”、“开创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时代的挑战”、“邓小平的历史地位”。通读全书,可以获知全书沿着两条核心主线而展开:一是邓小平这个核心人物;二是1904年—1997年这个时代,特别是1978年—1992年这一改变中国大国命运的艰难时代。两条核心主线相辅相成,互相表里。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成就了邓小平,也可以说是邓小平开创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论述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1969年—1977年邓小平的个人命运与毛泽东治下的国家命运;第二,1978年—1980年逐渐主政的邓小平的施政抱负与领导人过渡时期的大国抉择;第三,1980年——1992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大国艰难的改革与发展。
沿着“邓小平这个核心人物”,徐徐道来了邓公传奇的人生经历:青年时期的坚定选择与留洋经历、壮年时期的革命经历、中老年时期“三起三落”的执政经历以及暮年的“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共同塑造了邓小平这一坚定的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的的坚毅性格、卓越品质与人生理想,勾勒出邓小平在人生低谷、权力顶端、国家命运十字路口的自信、沉着与决断,娴熟把握世纪风云变幻中的国家命运,冷静应对国内国外瞬息万变的云卷云舒。
沿着“1978年—1992年这一改变中国大国命运的艰难时代”,从“真理大讨论”、“改革开放”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经济开放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突破思想藩篱,制度障碍,勇于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自我革命;对外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与完善。
两条核心主线共同勾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既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时代抉择,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抉择。傅高义教授通过宏大的事实叙述、详解的故事阐释、关键的事件梳理,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个人命运、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的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当然,这一重要的话语解释权出自于西方学术大家之手,免不了各种不到位之处;各种资料的限制与详尽也对本作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书中各种事件的分解论述也使得此作品有些许别扭,影响完整性与连续性的发挥。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