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_读后感_1300字
《国富论》_读后感1300字
亚当·斯密:《国富论》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这本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数百年过去了,由《国富论》所阐发的经济法则,在今天也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在未来,这些法则也很有可能依然是有效的。如果失效,除非人类文明停止发展,不再进步。
本书最基本的贡献,是阐明了国际贸易的价值。后来的经济自由主义,正是在这个自由贸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可以讲,整个经济自由主义的重镇奥地利学派,就在于不断阐发了自由贸易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们又发展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自由主义中,如何确保自身的利益能够最大化?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优势,先天的优势,比如石油;后天的优势,比如硅谷的创新精神。总之,要在自由经济中存活,就必须要有能够竞争得过别人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优势竞争。无优势,无竞争。无优势,不能竞争。
今日全球化的大背景,正是经济自由主义趋势下的自然选择。套用孙中山先生论趋势的话,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今天世界上的个别国家逆潮流而动,无非是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可惜文明的潮流,是不会为少数人的选择而改道的。
经济自由化的市场现实,就加大了竞争的力度。所以要在这种市场中活下来,就必须形成独占的优势。优势竞争的结果,就造成了《国富论》中所描述的分工法则。竞争越激烈,分工就越细;分工越细致,又进一步加大了竞争的压力。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个人之间,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拳头本事,拳头优势,就变得特别重要。只能专注某一行业,某一技能,某一产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竞争优势,形成产能最集约化,边际成本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所以,分工的重点不是分了,而是通过细致的分工达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分工的追求是收益的最大化,而收益是经济学的核心要求。就经济而言,收益的最大体现就是利润。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是利润在促使着国家,公司和个人只能去追随趋势,去细分市场。这里就引出了经济学上,也是本书的经典理论:"看不见的手"。
谁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就是。市场促使你去细分行业,去细分工种,去形成优势,然后获得收益,赚取利润。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个人,只要能够做到和市场这只手紧紧相握,就能获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厉害之处。一定程度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甚至可以说,市场大于政治,经济大于政治。作为当今时代的政治家们,对市场没有理解,对经济没有认识,是一定会塌台的。
那么,市场又是什么?市场如此抽象的概念?又怎么和这只看不见的手握好?
在发达的商品时代,其实把握起来已经很具体了。市场由一个个的人构成,人是客户,是客户构成了市场。如此,要和市场这只手握好,在微观层面,就是要满足客户对于品质,服务,价格的需求;在宏观层面,则是要理解大的供求矛盾,认识国家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规划。这样,就是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握好牵好了。
总的来说,《国富论》这本经济学名著,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具有相当高度的。这种书读一遍太少,两遍不多,三遍四遍,也不过堪窥一斑而已。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