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最好的我们(刘昊然、谭松韵主演)》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2020-01-02 13:50:44 读后感

《最好的我们(刘昊然、谭松韵主演)》_精选读后感1300字

任性的我把之前那篇读后感删了。于是乎,两年后我又来写了一篇。

上次看是两年前了,有个人嘲笑我:“这种片子就是骗你们这些无知少女。”

是啊,我是挺无知的。

那些突然出现在你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你准备好才出现的。

那些突然出现的人说的话也从来不会在意当时的你听不听得懂。

我对刘昊然的喜欢始于这部片,也止于这部片。我总说我喜欢昊然弟弟,但内心感觉我其实喜欢的是余淮啊。

我把振华三部曲推荐给过很多人,曾经有一个小姐姐看完后跟我说:“我最喜欢的是‘你好旧时光‘,姗姗,我觉得你未来谈恋爱的那个人就应该像‘你好旧时光’里的余周周林杨一样,都是最优秀的模样然后水到渠成。”谢谢小姐姐的认同和祝福,我会加油找到我的林杨的。

虽然余周周跟我一样都是文科生,耿耿是个理科生。

可是在感情上,耿耿比周周文艺多了,她其实一点都不笨,只是盲目崇拜这个少年罢了。有时候想想,余淮其实很多方面还不如她。余淮本身就是一道光,无关金钱名利,让人止不住想靠近。试想一个场景——Final期间,一位少年一张纸一支笔把所有的知识点顺溜的写下来还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让人不盲崇呢?只不过,与其心生崇拜,不如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多好。

我真的越发理解妈妈对爸爸的无限崇拜和无限包容,也理解爸爸对妈妈的无限宠溺和无限欢喜。现在的我才算有点了解“见证过最好的爱情的孩子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幸福”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可以投机取巧,不是可以不劳而获,其实无论什么事,一时欢愉都没什么好下场。那些儿时说喜欢余淮这类人而长大后却说人还是要现实点的朋友们,一定是这些年自己懒了。

记得2017年我第一次看小说(文笔是真的不咋地啊),

我说:“十七岁那年,一定会喜欢上余淮。但那也是十七岁。”

我说:“天才是拿来崇拜的,不是拿来过日子的。”

我说:“这个人的优秀如果不是你的关你什么事?”

我说什么真的重要吗?因为我自己都不信。

算我幼稚吧。就算活到20+的年纪,一个男生做出一道奥数题的魅力也永远大过他做生意赚一百万。不是说钱不重要,只是赚钱方法千千万,我偏对最难的那一种情有独钟。也不是说路星河不好,他也很优秀,很有才华。但我知道,我喜欢的不是这种优秀。我也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更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也是,我依然只想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若是不能跟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在一起,那就把恋爱弄俗气了,若两人在一起不能向阳而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突然想起昨天刷到的一条票圈——理性的极限是感性,逻辑的极限是直觉,智慧的极限是爱。左脑理智,右脑感性。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我只想把左脑用到极致,然后让右脑享受左脑的成果~所以我还是最快活的。

真的越活越回去了。当年的自己无知即无畏,一切都很纯粹。兜兜转转,看了周遭,总结了经验教训,越发只想活得纯粹了。

我也曾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爱情观影响过,有时候会变得把物质看到比精神更重要。但这就好像没有灵魂的泡影,醒来的时候又算什么?好在这种状态持续时间真的很短,回想短暂的几个月时光,真的觉得那个女孩陌生到可怕且俗不可耐。

其实,说那么多废话干嘛呢?反正我们都不是耿耿余淮。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