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战争与和平(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2020-01-16 04:19:45 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全集)》_读后感1300字

读《战争与和平》断断续续的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并不是因为读不下去(中间时而会穿插看别的书),相反这绝对是称得上经典的巨著,是那种可以反复阅读的经典,所以好书要慢慢的品,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都把《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称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一点都不为过。
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列宁曾表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读了《战争与和平》,让我清醒的认识到托尔斯泰不愧被称为一个大文豪,他的文字和思想让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的宏观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手法大胆直白,敢于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剖析,他否定了双方统帅拿破仑和库图佐夫的高瞻远瞩,英明睿智的军事才华。——不论是对法国人还是对俄国人来说,这次战役都是毫无意义的。
书中采用了“战争”与“和平”两条线,书中的人物在这两条线上悉数登场,各自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剧目以及主人公在不同状态下的思想及其转变。托翁并没有刻意的去描写人物的完美,相反他对人物的描写真实可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当然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缺陷,例如书中对娜塔莎的描写,她对安德烈的爱炽热纯真,但是当安德烈的父亲要求过一年以后再答应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娜塔莎在安德烈一年后即将回来的时候却被一个花花公子哄骗,差点要和他一起私奔,这让我们看到了娜塔莎是一个感情容易冲动的性格,或许托翁想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处处完美,充满了挫折和苦难!这一点或许从对其他事件的描写更能体现出来,战争本身就是,书中对彼佳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描写,年轻的生命在战争中随意的戛然而止,对战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庄严的凯旋进行曲”充满反讽意味,彼佳最终没有凯旋,而是战死沙场。彼佳的佩刀没有杀死任何人,杀死的唯一一个人就是他自己,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就明白了先前对彼佳大篇幅的描写的意义,死亡不再隐藏在形象中,而是成为旋律……战争的残酷无情,巨大,无休止到来不及思考展露无遗,彼佳是众多战争死者的代表,托翁确实是一个文学大神,他的描写让人敬畏!
看完这样一篇恢宏巨著想法太多,不能一一道来,书中有些部分托翁的描写很有哲理性很抽象,尤其对于尾声第二部分的描写,我觉得要读几遍才能深刻领会托翁所表达的意义,我常常会想,中国人有一个“红学会”,世上有没有一个对《战争与和平》的研究学会呢?
“战争”与“和平”本身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托尔斯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发生在本书中的战争其实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发生战争?正如我们当今的世界也并不太平,局部争端不断,和平尚未真正实现,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对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热爱和平,努力去活着,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经历很多的苦难,也要热爱生活。
这是目前我看过的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之一,我知道我还会重读它。
胡乱的写了一些看书的感想,对于这部经典实在是不敢说是写书评,内涵太深,就此留个印记,待到日后再读时有个对比……

  •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_读后感_1300字
  •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朝圣(2018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全数字化赋能:迎击颠覆者的竞争战略》_读后感_1300字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_精选读后感_1300字
  • 《点亮自性之光》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先知(纪伯伦全集)》_读后感_1300字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_精选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