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3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300字
读《芳华》,从另一个角度参悟,就不会有压抑消极的心情,或者说芳华本来就想告诉我们人在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同关系里的本性,不完美的才是《芳华》。
1.关于合群——不是一类人,不必强融!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集体生活里,一定有人是格格不入,或者是被排斥的。那个被排斥或是犯众怒的人,可能是因为中途加入,也可能是过人的优秀,还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寒,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个性的原因,不懂迎合。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做好自己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刻意讨好别人而丢失自我!
2.关于善良——善良是种品质,但要有底线。
《芳华》里的刘峰,人称活雷峰。
能上的大学拱手相让,因为有人比他更需要;战友结婚,为了给他省钱,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就连猪跑了,文工团友也是第一时间叫他帮忙……诸如此类,多不胜数。
他发自真心,对每个人好。结果呢,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并不珍惜。
“刘峰,就是过剩的善良。”
生而为人,当然需要善良,善良是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过剩的善良……我们应该善良,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不是用在对的事情和对的人身上,宁可不要善良。不担心善良的付出没有回报,那些利用我们善良的行为才让人感到悲凉。善良必须带着锋芒,不然,它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懦弱。
3.关于理想—-理想是建立在活着基础之上
想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人想成为知识分子学者,有人想像马云王健林等富甲一方,有人想成为发明家创造者,也有人想像刘峰一样战死沙场,英雄留名。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有理想,才不至于如行尸走肉活在世上。但如果,我们不能活着,还谈何远大理想?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活着,就有希望实现理想,即使不能实现,为理想奋斗拼搏的岁月,也是人生中绝美的时光。命运带给我们的,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抗争的过程,使得人生有了意义。抗争算不算理想?如果不算,那我们与蝼蚁何异?满头白发时,抗争拼搏的日子,才最值得回味。
4.关于爱情——努力争取,失败也不后悔
林丁丁是个很现实的姑娘,爱情对她而言,是地位,是财富,是条件的置换。爱慕虚荣的林丁丁,嫁给了一个华侨,寄居国外。若干年会,当年的文工团友聚会,郝淑雯拿出林丁丁发福(相当油腻的中年妇女)相片,给刘峰看,俏皮打趣道:“还想不想‘摸’”?刘峰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一笑。
岁月的沧桑已掩盖,化作了尘埃。年轻时候的我们,爱了就爱了,不求回报,不计较成本利害得失。
5.关于离别———在一起时好好珍惜,分开了彼此祝福
作家张小娴说,“离别和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码”。离别乃人生常态,惟愿一起时好好珍惜,分开了彼此祝福。《芳华》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战争与命运的残酷,也使80、90、00后这些没有经历过动荡时代的人看到了父母那一代人的成长,矛盾,理想与追求。想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无人幸免。“当时代的车轮碾过他们的身躯,有多少人也曾经意气风发、年华正茂,但他们却被带往战场,冻馁于荒野,曝尸于沟壑,在内斗中锒铛入狱,妻离子散,他们承受了战争的重压,忍受了离乱的内伤,悲苦地度过一生。所有种种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感受到和平的可贵,因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醒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