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1600字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1600字
先上车,再买票
——再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写完《人类简史》第一篇书评,我一直感觉有点不给力,总有种被作者牵着走的感觉。所以,我隔了几天想了想,写下这篇再评。整理一下此书中的几个核心思路。
1.对整体的进步是好事,并不在意个体幸福。农业让人类有了足量的粮食,不管是否有利于健康。但是很多农民一天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农田周围,也就是一辈子被农田困住。后来的工人和现在的码农也是这样。工作强度非常大,比如有什么996、过劳死什么的。但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农民一直想着能收成好过上好日子,但古往今来似乎都没太能实现。农业革命的本质:让更多人以更糟糕的状态活下去。这也是作者全书一直贯穿的思想。
2.人类超越其他物种在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核心在于虚构。单纯身体机能,人类比不过的动物有很多。人类有了语言能力分两个方面:1)对现实事物的描述,有效传递信息;2)对不存在事物的虚构。说出你的故事并不难,难点在于要让人相信。而乃至今天我们都在用的虚构概念“有限公司”、“国家”、“金钱”等,都已经成了人类共识。虚构能力的意义在于人类完全摆脱了基因进化这条漫长的进化之路,而找到了另一条高速的超车道。现在比较留下的一个说法就是基因进化太慢,我们会吃下过量事物而不自知,导致肥胖。
3.三大虚构概念融合统一人类:金钱、宗教和帝国。而其中,金钱是应用范围最广泛且同时受到认可最多的。金钱概念的出现时作为以物易物的过渡工具,财富转移、储存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人类可能不接受政策、民主等虚构概念,但是似乎没有人不接受金钱概念。本拉登一边与美国作对,另一边也在熟练地使用美元。再进一步,目前全球流通的实体货币不到10%,也就是说超过九成都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比如现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对个人来说就是数字变化;而在提现之前,钱都一直在支付宝和微信里面转圈圈,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4.“未来”的概念。狩猎采集者一般都不会计划太远,几天足以,最多一年以内,根据不同季节去不同地方狩猎采集。这个概念的出现于农业革命,农民会想象预测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包括存储粮食和其他食品、为来年祈福等。而到资本主义,在“未来”基础上发明了“信贷”系统。这其中一个基本假设是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而怎么好下面再说。这样就导致个人消费和投资发生了变化。旧时代,农民辛苦工作,而国王、贵族大肆挥霍;资本主义恰好相反,资本主义追求将利润投资再生产带来快速的经济成长。这样大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就好比假期出国度假,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自然或者明显的道理。之前的商业是一场零和游戏,而资本主义承认我们无知之后,认为只要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而其中投资科技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弥补之前预支的未来。如果科技停滞了,就可能爆发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发展科技为信贷买单,为未来买单。
5.发现自己的无知。这是科技的一个前提认知,那么就可以推论未来有无限可能。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技术进步)。这与之前其他体系不同在于,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且去探索。而比如宗教,认为所有的事情已经被人或神所知。“个人”可能不知道某些重要的事,“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不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简而言之也就是承认过去的成就;而对科学,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与过去的传统知识体系相冲突,我们会认为现在的观察才正确。科学能够解释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就定义来说,科学不会假装自己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只有宗教和意识形态会声称自己知道这些答案。
大致能想到以上这些,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别的方面内容值得品读。我每天会抽一些课余时间做阅读,感觉能换很多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