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6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00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当我花数个小时,断断续续的读完这本《追风筝的人》后。心中不禁泪流满面,我的脑海中第一浮现的是澄清,而碧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云,随心所欲地漂浮着。阳光下,是幼年的哈桑帮助阿米尔放风筝。渐渐的,二者的身影模糊起来,转身看是中年的阿米尔帮助索拉博放风筝。一个故事在两个身影中结束,一个故事在两个身影交织中感人至极,关于这本书,我有太多太多的想说
1 关于阿米尔 每当我想起阿米尔时,我总会想到另外一个和他有着共同点的人物,他就是贝多芬,二者的有很多相似,都充满了苦难,但不同的是,贝多芬遇到的困难就是挑战,他不会退缩,正如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阿米尔不会,他软弱,逃避,当他看到哈桑被阿塞夫欺负时,她没有选择站起来,而是逃避。当他内心受到煎熬时,他没有去道歉,而是赶走了哈桑,这便是他有点软弱,有点逃避。
大多数人都喜欢前者,因为贝多芬这个为人的态度令人认可,可现实的是我们大多数都是后者。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第一想到的一定是逃避,而不是解决。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这样一个人,你拼尽一切希望得到他的认可,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父亲,母亲,甚至是你爱的人,你会为了他的,变得不择手段,变得黑暗,可以说有时候我们就是阿米尔,一个自私,软弱,逃避的人。但有的人愿意为自己犯的错误买单,有的人愿意为了自己放下了冲动后悔,有的人愿意为了追逐心中的风筝而去改变,但有的人不会,他终日活在迷茫当中,悔恨当中。不去改变。文中一直有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的,为你,为了心中的风筝,愿意去改变,这就是真正的阿米尔。
2 关于哈桑 “悲苦命运”,“从善如流”“忠诚勇猛”。一提起哈桑,我们想不到的一定是他的不幸,善良,还有忠诚。在小说当中,他一个哈扎拉人仆人的身份登场,而谁知他和阿米尔竟是一对兄弟。就如文中所说“他把父亲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了阿米尔,他是光线的光明正大的享受着父亲的爱,但他把另外一半留给他。他是贫穷的,只能偷偷的,毫不知情的享受着父亲的爱。”至死哈桑都不知道原来他是老爷的儿子。这是他的不幸。当阿米尔问哈桑,让他愿意是否吃泥的问题,哈桑回答,是。当阿米尔遭受阿塞夫堵截时。他伤的第一举动便是跳出来保护阿米尔。在哈桑的十分钟他想着自己只是一个卑微的仆人。对阿米尔少爷有的只是忠诚。而阿米尔呢,利用他的忠诚,赶走了他。这是他的忠诚。其实,哈桑一直知道真相 ,他知道那块表是阿米尔放的,他知道自己被打时阿米尔跑了。 他更知道阿米尔扔石榴的用意。但他没有选择告诉老爷,而是独自承担这一切,默默走掉。这是他的善良。不止一次为哈桑的举动感动。而《追风筝的人》你甚至可以把他看做是一本让你变得善良的书。可能因为你的善良会撩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琴弦,可能会因为你的善良,普什图人不在对哈扎拉人歧视。也可能因为你的善良,阿富汗不会再有战争。人们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像俄罗斯还没入侵以前,不,会比那更好。
《追风筝的人》,风筝是什么?它可以是友情,亲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不可否认阿米尔错了,也不可否哈桑太过善良,但阿米尔自我的救赎,拯救了索拉博,又何尝不是新生的开始呢?
“索拉博。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的喉结咽着上下蠕动。风撩起他的头发,我看到她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TM已经不想在说什么了,因为善良而苦难的书,因为,在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请让我们勇敢地追。
感谢卡勒德,胡赛尼,将如此美好的输入奉献给我们。让我们看到阿富汗最真实的一面。让们看到人性最善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