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书笔记(3)篇

2019-07-11 00:36:31 读书笔记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作者: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江南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书笔记 第(1)篇

之前就是看了这套书的前面部分,等到发现更新了最新一册,迫不及待地就看完了。这应该是写明朝的第一部,写的有点宽泛。之前也看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具体内容多记不得了,但有一个印象:引人入迷!,万历十五年看完后印象深些,之前也看过关于明朝的一些书,所以读起这本书来算是轻松了,毕竟写的浅显很多了。

无论怎么写,自然是要先写太祖朱元璋,怎么都绕不过,写他自然就有些典型的标签:屠戮功臣、废除丞相。都是一些熟悉的内容,但是有些细节再次看到时还是会觉得毛骨悚然;燕王朱棣比之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印象深刻的就是方孝孺的灭十族和迁都北京,特意上网查了一下九族,看到简直浑身不舒服,光杀方孝孺的十族就杀了八百多人!还是一个个带到方孝孺面前杀的,我想这八百多人很多根本和他没多少交情吧,每次看到这段历史都难受的说不出话;迁都北京可谓影响了中国历史几百年,直到现在。

之后就是讲明朝的变态政治了,其实就是特务政治和专制进一步强化,锦衣卫、东厂、西厂、司礼监基本都是可以压制内阁(政府)的存在,这些都是越发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本人的措施,但是,明朝偏偏出了好些奇葩皇帝,好好的开局被完废的感觉。

总结明朝时易中天用了前期闹哄哄,中期懒洋洋,后期病殃殃来形容可谓是非常传神了,前期开国两父子一波掀桌子甩棒子下来,众人都没脾气了,之后几个泼皮一顿折腾,帝国的宝宝们有点生气了,后来三位正经的消停了一百来年,当然中间也闲的蛋疼弄这弄那的,但总归是人到中年身不由己,后来啊,没办法了,折腾不了了,老老实实的凉凉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头号玩家”正德小伙子,他的一生绝对够写一部纯YY小说了。

这一册最有兴趣的还是市井生活和喜欢讲段子这两个点,尤其是承平的那一百多年,市井生活其实是很有趣的,人人都想起它一个号,取它一个小,竟连盗贼也有别号,迎娶名妓更是风光无限,可见那时人们都挺风雅的;扬州瘦马,起初还以为江南的一种马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人肉生意,真真奇闻;那时的段子很有趣,比现在的高端些,没有点文墨还真没法去耍这套宝。还有就是明朝的色情与爱情,都说明朝理学统治,三纲五常伦理严的很,但我觉得越是这样色情爱情就显得越是独特与唯美,颇有点“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感觉,嗯,用词不当!

总的来说呢,就是这本书写的有点简单,前面的一大部分都好像在普通的叙述,没多少自身的评论和特色,但最后两章给人眼前一亮,写的不错,也很有见地。其实除了政治,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了解的东西呢。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书笔记 第(2)篇

写通史并不容易,到现在为止能够在通识的层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或者是模范性的,好像还没太有。易中天的这个中华史,也只能算是一家之言,比较独特,它不同于以往那些政治史的泛泛之谈,但是仔细读完了也是有迹可循的。他其实是想在一个更高层面上对中国历史做宏观架构。具体叙述上是挑出来他所认为的重点把它们串成串,以一种这样的写作方式。但是有时候你在层面上过于宏大了就容易导致抓不住重点。或者说读起来总是觉得哪里还差点意思。比如这一本写明朝的,他上来前三章实际上是简单的说了一下明朝前三位皇帝的政治史,又简略的写了一下明朝中后期皇帝的主要事迹,但是同时,他又想在明朝的整个朝代的大层面上去略述一下,于是就用了一个并不是很合适的转折一下就给转到社会史上去了,然后就开始挑着重点的社会史去说,这样读下来有一种感觉,就是有些转折比较牵强,再就是有些叙述太梗概。所以说易中天的这套书不适合历史初级爱好者去读,而是在对整个中国历史相对有一些基础的前提下去读,可能会有更好的一些认识。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读书笔记 第(3)篇

略带惊喜但总体遗憾的一本书!

    近些年,对于读通俗“明史”最难的是如何写出和《明朝那些事儿》不一样而且能被接受的东西。读之前在书店里看到了实体书,薄薄的一小本,在《朱明王朝》的大题目下感觉是有点失望的,并没有着急买,等着电子版。

    前两章的印象并不深刻,也许是通俗东西可写的已经并不多了。朝堂之上,战争之中,可写可读的也就那么些了。易老师尽力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可能性,但没有定论的东西还是依然如故(对方孝孺那段的分析耿耿于怀又无法反驳),倒是增加了些谈资。

    后半部分个人非常喜欢,提供给我不同的看明朝角度,其中的廷杖,文字狱,绅士,市井与江湖,木刻版画等几个主题非常喜欢,很直观的了解明中期君无为而民自治下的生活状态。对基本名著的解读也是简单明了不枯燥,难道易老师要改行当段子手了?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_精选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_读后感_5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_读后感_6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_读后感_1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_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套装共4册)》_精选读后感_6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12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读后感400字(3)篇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