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_读后感_7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_读后感700字
这一卷主要论述宗教或宗教教派,以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宗教本身是文化,哲学和神的结合体,帮助人们建立心灵寄托以及和终极问题即第一推动做个和解,所以被奴役颠沛流离的以色列人和沙漠中游荡的贝都因人建立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因为宗教这种团结和安定人心的作用,常常被权力用来作为安定人心的道具,这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拜占庭帝国飘摇中的稳定,神圣罗马的帝国的名存实亡以及伍麦叶和阿巴斯王朝的扩张。
然而权力起起伏伏可以改朝换代,宗教却连绵不绝,所以希腊人和日耳曼人都信上帝,阿拉伯人和突厥人都信安拉,唐宋元明清都信儒释道。最终具备长期生命力的是那些能够统一思想的一神教和包容且广种福田的世界性宗教。
在地中海文明圈,是犹太教系基督和伊斯兰的主战场,北印度来的佛教一看上去就很另类,根本没有世界三大宗教的样子,它不讲神鬼,只讲修为,更没有一神,法相宗的经文还特别难,这样的宗教难怪在发源地都已经没有什么市场。
而东方的禅宗却能够兴旺发达,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遇到了混乱的十六国和南北朝,人们看不到皇帝却需要继续生存的希望,必然则在于这个宗教本质上却是无神的,人人都可以禅定,人人都可以去执顿悟,立地成佛,还足够easy,而对皇权的影响几乎没有,就这样还被三武灭佛。从排名上看,佛教在中国还要排在皇权和儒家伦理之后谨小慎微的生存,对皇帝来说,刁民们愿意入体制的学儒入世,不愿配合的自修佛道去,如此甚好。这样看古代文明只有投诚了罗马的希腊人信科学,那我们就慢慢等待文艺复兴的到来吧。
最后记两首和尚偈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