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弱传播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07 06:21:29 读书笔记
弱传播
作者:邹振东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弱传播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提到明星表情包,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恐怕就是张学友了。为什么表情包会如此受欢迎呢?我们先得从表情包的产生开始说起。

在表情包之前,人们使用的更多的是字符表情。人类最早的字符表情“:-)”是1982年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早期的电子公告板上使用的,含义是“微笑”。此后,便陆续出现了表示惊讶的“:-o”,表示伤心的“:-( ”,还有一些颜文字,如:(ง •̀_•́)ง (•̀ᴗ•́)و ̑̑。

1999年,在栗田穣崇创作emoji表情符号后,得益于苹果IOS 5输入法的助推,表情符号开始风靡全球。此后,各大社交平台也在自己的软件内设计了图片表情,例如 QQ 表情出现后,我们的开心和愤怒都被一个黄脸表达了出来。

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通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于是,表情包的种类和数量也开始成倍地增长。有人甚至做过一个实验,在聊天中全程使用表情包而不使用一个文字,大家都能毫无障碍地交流。

现在,如果一个人在网络聊天中不使用表情包,那他恐怕很难融入到群组聊天中,大家都会觉得他是个“老古董”。

为什么表情包会如此易于传播呢?因为,它符合了舆论世界的传播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就是传播的舆论世界。关于现实的物质世界的研究,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科学门类;而研究舆论世界的传播学,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还不到一百年。

或许,你和我一样,认为舆论、传播都是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的工作,舆论涉及的也都是公共事件、明星热点,和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事实上,传播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厦门大学“网红教授”邹振东博士就推出了一本被称之为“舆论世界的哲学”的书籍——《弱传播》。在书的开篇,他就指出: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传播。极端地说,要成功就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即使众人皆醉我独醒,独醒也需要被认可,而认可的获得,就需要传播。

传播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一个人能不与别人打交道,而只要打交道,就需要传播。

邹振东教授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2016年夏季,邹振东教授在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致辞,该视频被放到网络上后迅速走红,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一亿次,他也被称为厦大的“网红教授”。

而这场演讲之所以能够走红,邹振东教授也在他的著作《弱传播》中用“弱传播理论”做了详细分析。

你肯定很好奇,“弱传播理论”是个什么理论呢?

简而言之,它是邹振东教授通过长达二十年的酝酿和分析所构建出来的关于舆论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包括“一个原理”、“四大规律”、“三律三论”和若干方法论。概括起来就是:

一个原理:舆论世界是一个弱传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舆竞天择,弱者生存。
四大规律: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

如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光看所谓的“公理”、“定理”、“规律”,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所以邹教授在书中列举了非常多的来自现实生活的案例,小到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的表情包、网络随处可见的明星事件,大到影响社会的重大事件、商业公司的推广活动,甚至政党选战、国家之间的舆论战,手把手教你,如何在舆论世界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光说不练假把式”,那么我们就用邹教授提出的“弱传播理论”来简单分析一下,表情包为什么能够火遍全网?

在此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舆论?简而言之,舆论是关注的表达与聚集。也就是说,只有公开的、群体的关注与表达,才能被称之为舆论。关注数量有多少,因此舆论也有大小,这就意味着舆论世界有强弱之分。

邹教授认为,舆论世界是在争夺关注、争取认同与争抢表层中构建的表面世界,它的最大特征是强肉弱食。这是“弱传播理论”体系的核心。

在“弱原理”的基础上,邹教授提出了“舆论世界四大规律”:

①弱定理:现实中的强势群体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②情感律:舆论世界中情感占主导地位。
③轻规则:舆论世界是避重就轻的传播世界,轻的东西最好传播。
④次理论:主旋律传播最不容易,次主流舆论最活跃。

表情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工具,也是人类最原始的传播工具。表情的核心是情绪的表达,而情绪恰恰代表了人们的态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这个强大的工具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得以脱离人们的身体,以一种符号的方式传播,最终形成了表情包。

舆论世界是态度的世界,与态度如影随形的就是情绪。传统的报纸只能看到文字,电台只能听到声音,电视节目上出现的也多是新闻人物与演员,这些态度的表达都属于极少数群体,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强者。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的情绪才得以通过表情包最方便快捷地传播。这也说明了舆论世界的情感律,即舆论世界是情感和情绪占主导地位的世界。

一个表情包和一篇短文相比,哪个更容易传播?当然是表情包,因为它简单、灵活、轻便,这也符合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懒的习性,既然一个简单的表情包就能表达出内心的千言万语,那我又何必辛辛苦苦去打字呢?“越是轻的东西,越好传播”,这就是舆论世界的轻规则。

前面提到,传统媒体中,无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表达的都是“少数人的态度”,这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强者,普通大众的声音是很难被听见的。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绪,无论你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哪个阶层,只要你能进入舆论世界,都可以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一个人物,只有变成了表情包,才说明他被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网红只有从人物变成符号,才能真正称得上网红。”这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强势群体,是舆论世界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只有和现实世界中的弱势群体连接起来,才能在舆论世界中获得认同。

至于“次理论”,就更好理解了。翻翻你微信里储存的表情包,有没有哪一个是主旋律的?如果不是刻意去记忆,你能立即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以上关于“表情包”的分析不过是我的抛砖引玉。

事实上,这本著作的体量远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能阐述分明的,它之所以被称为“舆论世界的哲学”著作,是因为邹教授以专业学者的严谨态度,从构建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自然科学中为他的“舆论弱传播理论”找到了无数有力的支撑和验证。比如数学的集合、花粉的传播,甚至还涉及到量子力学理论,论证之严谨巧妙,让人忍不住为之击节赞叹。

在书的第一章,邹教授写道:

如果你看到封面后,还能够读到这些文字,恭喜我,我是幸运的。

看完全书后,我想说的是,“幸运的不是邹教授,而是作为读者的我们。”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别样的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任何书中的理论,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印证。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学生、职员、老板还是公务员,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本书。

弱传播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

作者在本书开头列举了很多自然和人文现象,讲述它们与传播的关系,虽然有部分有生拉硬拽的感觉,但大体来说还是挺有道理的。

读到正文后,本书便进入了一个高潮迭起的阶段。作者将舆论的传播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告诉我们舆论传播的种种基本特性并一一列举说明,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留给人深刻印象。

我是每天上下班路上走路时听书听完的这本书,开始听书之后,便总感觉上下班的路短了些,如果再长点,每天能多听点会更过瘾。

读完后,或者说听完后,我确实感觉这本书可以如作者所言,当做一本哲学书来读,舆论也可以作为一门哲学来研究。

舆论人人都会用到,也会被其影响到,但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地研究它。如果能够掌握舆论的规矩并加以合理运用,必能为一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好处。

读这本书,能给人以很多灵感和启发,日后我会重新再仔细读一次,下次就不用听书的方式了。

弱传播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非常中肯的说,是一本读起来不觉得枯燥的专业方面的书籍。里边的舆论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值得学习。同时,引用许多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原理去解释和阐述一些弱传播的现象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加轻松。佩服作者的学士和文笔,中间有几处有疑问和不太认同的地方,但看到后记,也差不多解了惑,第一次体验到后记这么有作用,之后要重视后记的写作啦,前文如有不妥,后记写好了还能找补回来哈哈哈。

有时,会觉得作者花费许多经历写出一本出非常不容易,读者不应该吹毛求疵。但是能提几个问题,说点感受也正说明读者有认真研读,书中有地方可以引发读者思考。这样想来,我就又可以心安理得的对作品评头论足,大放厥词了。

对作者的尊敬也可以体现在足够认真的去阅读他的作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