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8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800字
这是赫拉利三本简史中,我读的第二本。
平心而论,他带给我的震撼并没有《人类简史》带给我的多。《人类简史》十分精彩,处处带给我思考。《未来简史》呢,从一开始的仿佛有点感觉,到中间一大片的迷茫,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我在想什么。不过越往后看越有劲,也终于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知道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要评分的话,这本我给3.5分。这个分在我的评分标准里不算低了。下面是我的书评↓
全书讲了许多内容。从一开始去探讨、寻找人类的新议题: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化身为神。 到后来去分析人类的过去的几千年是怎样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讲科学与宗教的争端,讲人文主义的革命。讲自由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再到第三部分。讲医学的改变:从二十世纪的救死扶伤到二十一世纪让少部分人升级。讲随着科技的进步诞生了无用的阶级……
整本书我看得心情复杂。我在里面看到了算法、基因、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时代的宠儿在疯狂的冲击我们的脑海,刷新我们的视野。
越往后看我心情越复杂,当看到最后出现数据主义的时候我慌了。我不知道当什么事情都交由数据处理时,当数据说了算时,我们人还是人吗?还是过去5000年认知中的人吗?作者在文中说:爱,只是激素暴发。
你还真以为如果全知的超级计算器或外星人都要征服整个星系了,还会被激素爆发这种小事糊弄?
这让我其实非常的不满。我一直很迷惑,为什么我们的一切都可以是算法,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已经在基因中写好。
的确,那里面提到了经颅直流电刺激。它可以控制老鼠向左拐向右拐向上爬楼梯,甚至往下信仰之跃。无论这些是不是原本老鼠想做的事情,当装上这一个直流电刺激器之后,老鼠只会感觉这就是我想干的,没有一点的不自然,一点的不适。可是我还是不能把他来类比人,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意识。都是我们自己的。此处我与作者观点不同。
但这个观点我改变不了,我真的改变不了。
它们真的能把我们所有的未来都写好吗?我始终抱着这样的疑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去翻看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写的评论。其中有一个人写的很好。@我是星空
人家马云能创建阿里巴巴是因为他知道怎么做,而这些知道怎么做的知识或者说算法是一点点在外部或者内部条件的影响下积累改进得到的,你想想你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不是也是类似?
对,我就应该抱着这种心态去思考所有的东西。我们不仅有内在的基因,我们还有外在的人与环境。这些并不是我们体内的基因能够写好的。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东西,其实我觉得它们冲的太快了。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对他们的狂热。仿佛只要出现这几个词的产品、服务就一定是有用的,有效的,一定会这么走。可是我并不怎么觉得。他们大体上可能为我们人类带来很大的便捷。但是我不想让他们来操纵我,我也不想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他们看,让他们来推算我是谁。我在社交平台点过的所有赞、我在各大网站浏览的所有痕迹、听过的所有歌、看过的所有视频、我的聊天记录。我不喜欢数据主义。
我不想存在于硅芯片中。
我还是想让别人来实打实的与我交往,而不是他们去看他们自己的Siri和小娜,告诉她们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又或者和我的Siri,我的小娜互动,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交际。所以我认为这些东西跑得太快了。我现在对整个未来其实一点点害怕。我想着在很多方面要往前发展,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但是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样够了,再往后发展,我们身为人的特性身为人的权利就要被剥夺了。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吧。
看到最后,其实还是有一个地方让我很感动的。那就是在致谢环节,最后一句话可能正是赫拉利的观点。尽管赫拉利他了解了很多的东西基因啊算法之类的东西。告诉我们没有“我”这种概念,没有意识这种东西。有的只是算法。他仍然相信“你就是我的万物互联网。”
最后要感谢我的另一半兼经理人伊茨克,他已经成了我的万物互联网。
我想这一句话也就是整本书最重要的一句话。整本书里大量的篇幅都在冷静自持地探讨算法和意识,致谢的结尾作者却回归了爱的本身。
这是八月读的第二本书,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我读了后花了半天时间重读,才对整体脉络有了较好的把握。又要开学了时间越来越不充裕。今日简史也要抓紧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