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_18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800字
《千年一叹 叹文明淫灭》
这几天一直在读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读后感慨颇多。
余秋雨先生为了亲身感触已经失去的古代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及古巴比伦文明,从欧洲的希腊到北部非洲的埃及再到亚洲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最后从尼泊尔回到国内。正所谓一路风尘,一路颠簸,跋山涉水、跨越沙漠地带,冒着被宗教极端分子杀害的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在各个文明遗址行进寻访。他的这一壮举堪称当代的
余秋雨先生在全球的文化学者中可以说是目前唯一一个亲临各古代文明的遗址进行考察的。近距离接触现存的古文明遗址是为了现场体验古代文明的繁华程度,通过遗址的现场考察,以一个学者的思考,提出古代文明消失的缘由,给现代文明以警示。通过近距离接触古代文明的遗址写出来的文字带有现场的气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得出的结论也更令读者信服。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余秋雨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正如余秋雨先生说,我只相信实地考察,只相信文化现场,只相信亲自到达。对于一切未经实地考察就得出的文化结论,本不应该完全排斥,但我很难信任。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但是,现在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文明或者中断或者湮灭,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还在延续,并继续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并传播至世界各地。这也是习主席所说的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那些淡出人们的视野的古代文明,消失的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自然的原因,在伟大的文明在自然的毁坏面前也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比如,在当时已有先进的排水水系统的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文明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突然湮灭。更多的文明的消失是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排斥,不能够相互包容。那时候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物质匮乏,为了各自的生存和扩大自己的影响,不同文明都在做着加法,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征服其他民族。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征战是相当残酷的。因为彼此都在艳羡、嫉妒和畏怯,一旦征服就必须把对方的文明荡涤干净。正是这种文明之间的远征和互毁,灭绝和互仇,埋下了极端主义的种子。于是文明最集中的地方,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方。
正是这种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仇杀,导致这个地区埋下深深地恩怨纷争不断。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最宏大的文明盛宴引来了最密集的征战刀兵,这儿由反复拉锯而成了一个永久性的战场,知道今天。中东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征战,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宗教极端分子的自杀袭击不断,近年来在伊拉克、叙利亚兴风作浪的伊斯兰国,给这些地区造成多年连续不断的动荡,民不聊生,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老百姓生活在动荡和不安之中,儿童失学率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成年人失业率高,无所事事。他们表情淡漠,两眼无光,毫无尊严的生活。
无知和愚昧,导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容易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蛊惑,他们在这片曾经产生过古代问的土地上你来我往,反复征战,战争已成常态,对战争的残酷已经漠然,是非的界限已经模糊,人类正常的有尊严的生活已经远离他们。战争的残酷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必然的宿命。宗教极端主义的参与者其实都放弃了思考,已经泯灭了基本的人性,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自己的灾难转嫁并扩大为别人的灾难,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绝对灭绝性的快感。在这些文明故地,几乎上上下下都被这种精神阴霾所笼罩。此种征战何时休,我们无从所知。
反观产生了中国文明的中华大地,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延续,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得益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在中国生根的各大宗教,大多走向了人间化、生命化。因此,中华文明在大多数时间内与平民理性相依相融,很难因神秘而无助,因超验而失控。中华文明在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义-所裹胁。我们应该为中华文明的繁盛而骄傲,为我们的中国文化而自信。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生活追求简单质朴,力戒穷奢极欲,尽力减少对自然的索取,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文明的唯一之道就是自然,中华文明是道法自然的文明,自然有多久,中华文明就会生存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