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后宫叫德妃》_精选读后感_1800字
《有种后宫叫德妃》_精选读后感1800字
2019.9.2-2020.1.9,历时109个小时4分钟,312万余字。19年读完《宫檐》过来的,宫檐写到大玉儿历经四朝的晚年,不过瘾就过来看这本续集,却慢慢被乌雅岚琪的处事态度所折服,下面观后感引某书友书评
相较于其他的宫斗剧,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这本书里,所有的阴谋诡计好像都被皇帝看穿了,所以看完这本书康熙在我心里光芒万丈,似神似佛一般,脑子里不知怎么跳出一个词-“千古一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为什么突然会从脑子里蹦出来,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过谁呢?我一下子好奇心又被勾起,索性打开度娘直接输入“千古一帝”四个字,马上就有相关文章出来。那篇文章里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康熙摆在一起,历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略略看了一下,“爱新觉罗.玄烨”何以被称为千古一帝,其中描述与这本书里大部分是重合的。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擒鳌拜,扳权臣,治黄河,平沙俄,复台湾,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这本书却没有从这些大的方面去描述他,反而是以德妃的视角来看他,令人更觉得他的形象有血有肉。
有人说德妃这个人设有点玛丽苏白莲花,除了被毒死一个孩子,失去过一个先天不足的女儿,一生几乎顺顺当当。文中末尾荣妃说了一句话类似于这个意思“都说她是假好人,可却装了一辈子,或者她心里本来就是这样良善的人”。看过了太多的宫斗剧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人设跟我们心里预期相反。后宫根本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怎么会真的有一个女人凭着善良和一身正气活得这么出彩呢?这样的人真的能在后宫活下来吗?
从这本书看来,后宫就是皇帝制衡各方权利的工具,有尊贵地位家族依托的女人牵涉朝中势力,唯独这个小宫女,家世清清白白,没有任何利益牵扯,而且一直固守着自己的初心,虽然中间过程她也出现过迷茫的情况,但是那个“小常在”一直到故事的最后,都没有改变,不像其他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立场而变得面目全非。看到最后你不得不赞叹这个女人,真的是以德服人,尽管别人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她。
开篇不久她就跑去侍奉皇太后,人家觉得她想找靠山,连皇太后一开始都觉得她别有居心。可她这一侍奉,就十几年,一直侍奉到皇太后离世。别的人可能是有空才过来请安问候,殷勤也是想别人看到或怎样,她却是风雨无阻,把玄烨最敬重的祖母伺候得服服帖帖,能自己经手的活儿都不假手于他人。皇太后看她如此赤诚,便放下心防,乐于成为她的靠山,更教她如何在宫中处事。从这个时候起,皇太后就给了她一个使命,要陪着皇帝到老,无论皇帝太孤独了,就算所有人不理解他,也让她一定要陪着他。与皇帝相伴50余年里,她总是皇帝的避风港,安心所在。
所以,当别人在为自己的儿子谋这谋那的时候,她只顾伺候好皇帝,一切都交给皇帝决定,服从皇帝的安排,从来没有因为儿子而渐渐忘记自己的本分,转而去为儿子谋求什么,后来,她告诉儿子,你想要什么就堂堂正正去争取,不要耍阴谋诡计,一身正气,坦坦荡荡,走路腰杆都挺直直的。
野心和欲望从来没有污染过她,她一直固守着自己的本心,一心一意地伺候皇帝,不做与皇帝意愿相悖的事,她永远记得自己的本分守规矩,不肯越过规矩,一度有些迷茫对待皇帝的态度。人人都敬他,畏他,她又该怎么对待皇帝呢?如果不能对皇帝发脾气,永远做一个逆来顺受听话的人,就不可能摆正夫妻相处的心态。而皇太后早把夫妻相处的方式告诉她,太过于谨小慎微,相敬如宾就不是夫妻了。大是大非上一定对他没有二心,一心一意支持他,照顾他,永远向着他,不因为自己的私心瞒着他,欺骗他,但是夫妻生活中的小矛盾该发火发火,该吃醋吃醋,该大胆大胆,而不是一味地曲意迎合,逆来顺受。
常说伴君如伴虎,德妃的聪明在于,从来不干政,以前是完全不懂朝政,后来被指导,虽然不要干涉朝政,但是还是要知道朝政,不可能完全屏蔽朝政,但是皇帝跟她讲朝政,她便委婉地提醒皇帝别讲,或者仅是听着,听过就忘了,从来不会指点这些东西。所以她才能不偏不倚,把心摆正,永远心系皇帝。
后宫中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因为善良真诚而被人呵护宠爱一辈子,这大概是读者最最觉得玛丽苏的情节了。但是为什么不能有呢?只怕是,永远保持赤诚的心不变太难了,很少有人能一直守住本心了,假如环境逼迫,顺势而为做点改变让自己更强大更无懈可击才是大家觉得正常的,可是那都是没人依靠,所以才不得不自己成长的,而乌雅岚琪有玄烨,她不需要改变。
不过是应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挡风遮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