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_2500字

2019-09-02 20:14:34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500字

书籍类型:工具类·【学习如何阅读】

书籍字数:245,076

阅读时长:7h

笔记时长:3h

本书定位:想到通过读书增强理解力的人(给谁看)+有质量地阅读一本书(达到什么目的)


一、《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Q】阅读咨询/知识却往往不能理解

1、泛滥的、已经成结论的资讯成为了理解力的阻碍;

2、知识是理解的先决条件,但阅读知识不意味理解;

3、吸收更多的资讯不等于更好的理解;

4、同样读一本书,有的人理解得多,有的人理解得少。

【A1】主动阅读:想得到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理解越多

【A2】区分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投入技巧越多,理解越多

作者需要精准传达,读者需要主动阅读的程度、投入的技巧

1个有趣的比喻:读者和作者与文章的关系就像 捕手和投手/打击手与球的关系。文章和球都是物件,重要的在于怎么被更好运用

<< 阅读的目的:

1)吸收资讯(阅读报纸杂志) 2)求得理解(对不理解的东西的启发) 3)娱乐

<< 学习的类型:

1)指导型的学习(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读”和“听”既成的知识(“写”和“说”充满主动,“读”和“听”偏向被动)

2)自我发现的学习:无人指导、深思研究的过程——自己发现新的规律

<< 阅读的艺术:

为了求得理解而自我发现的学习:不凭借外力(非他人讲解、非作者教授方法),自己参透一个知识点,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就思维模型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总结。

### 本书是为了那些主动阅读,想读书增强理解力的人能有效阅读的书


二、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认字、学习阅读的方法)

  • 储备阅读的基础,学习阅读的方式

1、准备阶段:锻炼注意力、听读能力等

2、看图识字,读简单的书

3、阅读后能够理解,扩大视野

4、根据书中观点延伸观点,进行观点比较


三、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定时内快速抓住书的要义、架构)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思想的线索。

2、粗浅的阅读: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 检视阅读的具体步骤

1)书名,看序、副标——知道书的类型类型

2)目录 ——看框架

3)索引——看本书参考的议题范围和重要词汇

4)出版者介绍——看主旨

5)在目录里挑和主题强相关的主要篇章看

6)随便翻读几页,划出和主题相关部分和基本脉络,

Tips

1、不要在意读不懂的地方 不要企图理解每个字

2、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总结页)

3、要做“主动阅读”的读者(想得到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理解越多)

——怎么能主动阅读?

1、提问:看书前提问,看书中间解答

1)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 (整本书主旨和分拆了几个议题)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几个论述点合成的主要讯息)

3)这本书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2、笔记:写下来,把知识变成你的

Step1:结构笔记——写全书架构,对应检视阅读

Step2:概念笔记——写书中观点,对用分析阅读

Step3:辨证笔记——写其他书中的对比观点,对应主题阅读

3、拆解:拆解问题,逐个攻破

拆解一个复杂的难题,将拆下的零件逐个攻破,先学会熟练拆解后的一个个动作,再想怎么结合它们


四、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咀嚼消化

——第一个阶段:找出书的内容那个是什么(整理大纲)

  • 这本书主要讲的什么?

「规则1:按书本的种类和主题做分类」

1)论说性丛书目的:传达知识,说明;由观点、理论、假设、推断组成;还可分为历史、科学、哲学。

2)实用性丛书目的:工具,指南类;

3)虚构性小说类

「规则2:用最简短的句子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用自己话来叙述这本书整体在说些什么

「规则3:按顺序和关系,列出重要部分,并拟出各个部分的大纲」

1)一本书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大概讲什么

2)大纲几个部分的顺序

3)每个部分的关系

# 规则3 & 规则2的区别:规则2是一本书的“整体性”,规则3是一本书的“复杂性‘

「规则4:发现作者想问的问题或是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诠释作者的内容

  • 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

「规则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理解用词的意思」

找出作者使用关键字的特殊意思、专业词语(比如资本)的意思。

「规则6:找到重要句子,找出重要句子的重要主旨」

如何理解主旨?讲一个和主旨相关的例子(真实的虚构的都可以)

【规则7: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1、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重新整理这个挑选句子整理顺序

2、写下构成一个论述的所有主旨

「规则8: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没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现在无法解决的。

归纳一下,就是下面:

1、找到关键用词——理解意思

2、找到重要句子——导出主旨

3、整理所有主旨——构成论述

4、理解作者论述——找出解答


——第三个阶段: 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规则9:在赞同和批评前,先确认自己对书的诠释完整理解了」

「规则10:就事论事,不要盲目争辩和反对」

「规则11:提出不同意见时,要找到理论基础」

  • 反对作者观点时的论述(有根有据,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前后论述没关联或是有矛盾)

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可通过外在辅助补充不足纠正错误。辅助来源为: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五、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比较阅读(阅读、比较同类书籍)

1、准备主题阅读:确定研究范围

1)确定你要研究的主题,收集相关书目。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所有书,确定这些书是否和主题相关,准备主题阅读。

2、主题阅读:阅读所有书目中的书籍

1)找相关章节:浏览(检视阅读)所有准备期确认的和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统一词汇:用自己的语言统一词汇,将不同书中相同意思的词意统一成一套词汇来诠释

3)列出问题:为了理清主旨,列出一连串可以把主旨说明白的问题,在书目中找到答案(也可能书目中没有答案)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将不同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讨论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

5)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来突显主题;共通性的议题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界定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

注意:解读某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6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6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13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_读后感_6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_12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_2400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