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900字

2019-10-04 17:09:17 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900字

《虚无》的布局大体上依旧是“前呼后应”,序幕中所提及的纱织和史也的“未完待续”,直到过了整整一章才再次重现一下名字。阅读过程中,一直不由自主纠结于寻找可以将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线索,这也是让我不由得佩服东野的地方,他善于用“诱饵”,引诱并激励读者自己思考探寻,文章张弛有度,文笔之间都留有空隙,可使阅读者自行填补,却又操控全局,至使读者的意淫不会改变文章的整体脉路。

我觉得比起东野的其它著作,《虚无》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较高的社会立足点,文章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死刑”,“救赎”,“弥补”等,其中律师井口的“死刑无力论”尤其令我难以释怀,感觉此刻心情就如同中原一样,找不到理由反驳,却不愿心甘情愿的认同。后文中花惠声嘶力竭的哭诉也让我哑言,“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中原先生,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被关进监狱,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

我无法回答,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你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悔改,就像你无力测量“虚无十字架”的实际重量!

文章很多的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很让我惊讶或敬佩,令我最匪夷所思的当属纱织房间的“红色格局”。少年时生产于浴室,满地鲜血,心中本就充满恐惧难以释怀吧,而成年后仍旧将家布置成血红色调,这是对自己多大的惩罚啊!所以觉得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吗?

文章的结局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了,没有“尸骨”,无法定案,说出真相,纱织和史也都可得以释怀,(我始终将纱织和史也划分为好人,起码成年的他们是好人,因为他们懂得赎罪,想要弥补)。

每次读东野的书,都会在故事情节之外学到更多知识,或是物理学识,或是心理侧写,或者生活常识,或是传说经典...的确,一个真正的作者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作者。

(青木原的林海,“自杀圣地”,亮丽富士山下一个灰暗的传说,在百度上查了查,去自杀的人越来越多,emmmmm,一年一度的捜尸节,唉)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