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3 06:43:16 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00字
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故事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即将过15岁生日的女孩,一连串不知从何而来的哲学问题让她开启了哲学的大门。通过和哲学家艾伯特的书信往来和一次次的对话,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各派的哲学观点也逐渐铺展开来。从古代自然派哲学家,到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中世纪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对人的看法,新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宗教改革,巴洛克时期理想主义与唯物主义并存,现代哲学的代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洛克、柏克莱与休姆的经验主义,法国启蒙运动的康德、黑格尔、祁克果的浪漫主义,最后到马克思的人类历史进化理论、达尔文的有机物进化理论和佛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虽然哲学的发展充满了对立和矛盾,但任何一种观点都在站在之前“巨人的肩膀上”得来的。虽然我们至今我们仍然无法给出最开始的哲学问题的答案,但正是“我思故我在”体验了人的价值。
因为我们开始这门课程时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在这方面,萨特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因为,借着提出这些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当人们追寻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总是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和科技都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副产品。由于苏菲的年龄,虽然是一本哲学书,但却没有想象中的枯燥。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或许就是因为“通常年轻人比年长的人要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神奇的是,苏菲在探索哲学的过程中遇到了童话故事中的小红帽、阿拉丁、卖火柴的小女孩、爱丽丝、亚当与夏娃、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虽然整本书似乎以苏菲为主人公,但后来苏菲却只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本书是席德的少校爸爸艾勃特送给席德(和苏菲同一天生日的)的生日礼物。苏菲和艾伯特究竟是不是现实世界的人物?他们去到席德那个世界之后他们以什么形式存在呢?而苏菲在书店也看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
因此,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作为席德生日的娱乐罢了。少校创造我们,以我们为架构,以便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最起码我们能得到的哲学常识有: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任何事情都不要妄下结论。最后,当了解整个宇宙大爆炸和太空的广阔无垠时,又有一种曾经有一度不知道“我是谁”的感觉,想想也是很神奇,人类的整个进化与发展,世间的万物都变得不可思议。读哲学并不能使我们获得什么,但是却可以学习哲学的思考方式。用常识理解哲学并超越哲学,达到能独立思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