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_精选读后感_2900字

2020-01-31 07:49:03 读后感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_精选读后感2900字

2013年买了本纸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但未能读完,2018年5月底继续看,断断续续过了一年多总算看完,读一个悲壮英雄的传记,内心是痛苦的。

蒋介石,敬仰者誉之为圣人,臧否者称其为独夫民贼,评价之两端,争论难有可平衡者;对蒋的认识略有起伏,小时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及长了解更多信息后,仰慕之情犹如江水滔滔不绝,再到而今,追慕之心不减,然开始理性分析他的功绩及遗憾之处,读过多本蒋先生的传记,作者大多没有脑子,简直就是王八蛋,这类书不止烧过一本,但美帝陶涵从史料出发,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肉有性情的蒋介石,非常棒,为陶涵点赞,一个人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定是极富多面性的,这也是喜欢这本传记的原因。

蒋介石,无疑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极为深刻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一个内心笃定的新儒家实践主义者,一个为国家民族独立而殚精竭虑的民族英雄,一个在复杂局势下失意的人,民国三十八年,蒋退守台湾,终老于一隅,至今悬棺于岛内,令人慨叹不已,然历史终归更擅长遗忘……

从宋末及明末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原王朝在遭遇外敌入侵之时,往往是国破家亡山河变色,而蒋领导的国民政府,历尽千难万险,生气不悔,百折不挠,最终驱逐强敌,国土重光,开启我中华复兴崛起之势,保全我华夏儿女,使之免受亡国灭种之痛,可谓千年来上天赐予国人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

然蒋得其势却未逢其时,纵有偷天之志,却只能终老孤岛,为何蒋挟抗战胜利之威,短短三年时间就丢掉大陆?年少之时常想,这太令人疑惑了,读后感不谈其功绩,只谈蒋与国民党为何丢掉大陆,败退台湾。

1.国民党名党却非党,凝聚力不够,看似强大,实则无力;国民党,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倒像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1928年张纨绔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然而国民政府实际管辖的仅仅是江浙一带,东北有张学良、山西阎锡山、陕西杨虎城、宁甘青马家回回天下、新疆盛世才、西藏半独立与内地不通、四川刘文辉刘湘集团、云贵龙云部、两广陈济棠李白、湖南何健、福建李济深、河南冯玉祥、山东韩复渠,这些人名义上服从三民主义,属国民党,实际上是军阀,后来的中原大战、宁汉相争、两广事变、福建另立,都是军阀混战的范畴,这类态势直到台湾时期整党才有所改善,反观中共,内部不断整党,不断统一思想,不断优化,保持从上到下思想高度一致,上下一心,有超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一个团队如没有很好的凝聚力,力量无法聚拢,资源无法整合,和平时期,尚可维持,非常时期,重压之下,崩溃是必然的。

2. 国民党笨嘴笨舌,失去了舆论阵地;各位可能无法想象,国民党作为在大陆执政20多年的政党,党组织只到县一级,且宣传部门仅限省一级,广大的乡村民众根本不知道国民党的施政方针和政策,党工干部职位薪水都很低,且脱离群众;老毛曾一语道破宣传的本质“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高尚的,你是邪恶的,我是革命的,你是反动的”,国民党就缺少这类宣传人才,前期有戴季陶等理论家可以对三民主义加以阐述深化,后再无理论研究者丰富党的思想理论,致使执政理念内容止于教条,空泛无力,更无宣传大才,致使其在宣传领域,一直备受压制,一顶顶大帽子扣了下来,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家族”(蒋父子十分清廉,陈果夫看病无钱,陈立夫下野后美国养鸡,当前证据未有宋子文贪污证据);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心不齐,国民党失去民心,有其自身问题,然它的确没有让民众了解他们,建立信任感,也是民心偏离的很大原因。

3. 主义已失,三民何在?国民党的失败始于其党员丧失了进取为民的灵魂,北伐时期那批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早已忘掉了参加革命的初衷,个个拉帮结派,卖官鬻爵,从上到下,心里想的是金子票子车子房子女子,徐蚌会战后期很多国民党军官想的是自家的生意,这样的政党,焉能不败?一个丧失灵魂与理想的政党,人心涣散是开始,失败将是其最终的结局,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首先是一个有理想,并且愿意为理想奉献的团队。

4. 北有虎狼,却总想与虎狼谋皮;蒋年轻时率团访苏,已看到了苏联作为魔鬼帝国的邪恶与侵略性,但他在抗战结束后,为了让苏联在国共斗争中保持中立的角色,逐步妥协放弃外蒙主权及让步东北部分权利给苏俄,这是极度愚蠢且狭隘的,东北战场的失利,发端即在1945年8月14日的对苏合约,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首鼠两端,更不能托庇于他国,蒋妄图玩两面平衡,无异于与虎谋皮,共军部队一旦站稳,东北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只会一点点吃掉国军,在战略上蒋已失败了,只是早晚而已,因为他对抗的是另一个超级大国。

5. 战略上的保守,不能大开大合;国本之争时,战略上过于保守,不够有想象力,致使天平外的力量,无法被整合,如徐蚌会战时,国共两党军力大抵相当,共军越打越多,国军越打越少,后来共军取得胜利,究其原因在于共军善于发动群众,而国军则不知如何发动群众,拉夫拉夫再拉夫,带来的更多是恐慌,而共军则解放一个地区即进行土改工作,将广大的民众转化为利益共同体,同类事件扩展到了美苏。

争斗中的双方,不要奢望围观者能真正出手帮助自己,更不要寄希望于围观者的高尚;如果你寻求围观者的帮助,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围观者成为利益的攸关方,说的再透彻,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分与他,让他裹进争斗之中;否则即使他在旁边劝架,心里依然是不希望争斗结束,而争斗的结束则是他利益的最小化,这种结果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如果你不能让围观者成为利益攸关方的话,那你只能让自己更强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结束争斗,以避免进入角斗士的角色;如果你实力较弱,就向强者屈服吧,结束争斗,使你的利益在可控范围内最大化,而使围观者和强者的利益尽可能的最小化。

当然原因很多,不能尽述,总之蒋与国民党集团的失败在于内部缺乏凝聚力、丢失舆论阵地的同时,党政军又塌方式腐败,在复杂的战后局势下,战略上似小脚女人,战术上又如娼优般孟浪,异想天开,看国民党节节败退,失败难以避免了……

我见过两个团队,开始都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最后均一败涂地,难以为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内部消耗,时有倾轧,人心慢慢涣散,机会也就不在了。历史上的人与事是最有借鉴意义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凝聚人心最为关键,一个不注重团结,为利益相互倾轧的人,纵能力超天,虽有一时之成,则功必不能久,因为现在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而进入了人与人协作共赢的年代。

蒋先生,其人从1915年至1972年五十七年的时间里,一直写日记,此等自律、有恒之功夫,令人大为敬服,其律己甚严、生活节俭,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雄心,勉力前行,在困难与屈辱中为国家为中华复兴殚精竭虑,这份伟大的人格,足以垂范后世,映照千秋,强大的意志力与信念,足以支撑一个伟大的功业,也必然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蒋公,处处以曾国藩为师,律己、治学、带兵、用人,但曾国藩是个半吊子,呆板有余,灵活不够,我只能说曾氏运气不错,可惜上天没有给蒋好的运气,正如前面所言:得其势却未逢其时,只能祝愿祖国早日一统,蒋公灵柩早归故里,入土为安!!!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