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_精选读后感4000字
金 句 精 选
1. 人生里的任何事,都可以得到成功快乐,同时过程可以做得轻松满足。
2. 创造价值是真实的,利润不过是结果。
3. 管理企业不是当员工的爸妈。
4. 人不能单独存在,人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
5. 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事实上取决于老板的心智模式。
6. 世上的事没有难与不难,只有懂与不懂。
7. 事情从不给人压力,压力来自一个人对事情的反应
8. 很多企业家总是不甘平庸,同时维持平庸。
作 者 简 介
李中莹国际级NLP大师,有三十年的企业管理及经营经验,曾在多个欧美跨国集团和上市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务。代表作品:《亲子关系全面技巧》《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情绪疏导学》《恋爱·婚姻》等
舒瀚霆管理学博士,实战型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曾在多家著名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院校担任多项重要职务,获得过多项全球、全国和行业奖项。
目 录
一、心智模式
二、团队心智
三、运营心智
四、赚钱心智
五、发展心智
六、个人心智
正 文
一、心智模式
1.何谓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的惯性模式,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思想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2. 三个“看待”关乎行动和效果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这三个“看待”影响整个团队的行动和效果:
(1)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2)你如何看待有关的人、事、物?
(3)你如何看待问题?
企业中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你看问题的态度才是问题;企业中的问题并不复杂,复杂是因为站错了位置。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和创造什么样的效果。新时代中小企业家们假如不在上述三点上提升,而只是强调管理技巧,企业中的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3.系统动力与新时代企业家心智模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过去我们主要谈论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这两个层面,而在系统动力当中,多加了一层——系统,作者把它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我们往往讲道理、谈对错。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系统动力主要有三条基本法则:
(1)恒动、恒变、恒前。
(2)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3)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必须看到,企业中,一切工作目标的达成,总是会不断地经历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因此,所有力求保持企业平衡稳定的心智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本书从五大方面,全面阐述了企业家的心智模式。这五大方面的心智包括企业家的团队心智、企业家的运营心智、企业家的赚钱心智、企业家的发展心智与企业家本人的心智。
二、团队心智
1.重新认识管理
管理包括对事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管事就是管目标,通过对人、财、物、技、讯、时的策划、组织、督导、控制,来达到企业目标。
管人就是管人心,在企业工作中以人为核心,通过推动人来达成对事的运作。想要获得人心,必须要掌握三个概念:
(1)理性管事,感性管人
儒家倡导政治领袖应追求“内圣外王”。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依旧适用。如果企业领导者能够在管人时做到内圣外王,那么便能以高尚的品格感化人,获得人心;同时能够根据形势,把握住大局,最终做出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决定。内圣外王要求做到对事用理性、对人用感性。
(2)正确对待离开团队的人
过去企业老大的心智模式倾向于认为,团队忠诚度来自于善待现有员工,实际上团队的忠诚度来自于“老大如何对待离开的人”。
(3)学会承担系统的痛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有着固定的运行法则。领导者管人便意味着必须维护系统,对破坏系统的员工果断处理。当面对优秀人才不受系统、体系、机制的管理时,领导者需要做出相关处理,如惩罚、辞退。当企业面临危机时,领导者需要狠下心做决定,如减薪、裁员。
2.重新定义管理
(1)老大和员工的关系
新时代企业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团队支持老大实现目标,而一个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就是与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老大应该把企业每天的运行工作交由团队处理,自己专注于寻找未来。
(2)老大的三大任务
建篱笆 建篱笆就是告诉员工: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也就是企业的定位及规范,是团队可以活动的空间。
定方向 定方向就是指老大需让团队知道:我们去哪里,我们有什么愿景,我们用什么方式达成愿景。在企业里,只有定好了方向,告知员工企业要去哪儿,员工才会在工作中有清晰的努力方向。不断提升团队能力 有所成就的企业,都抱持着重视团队能力提高的心智模式。比如,通用电气推崇各种学习、提升能力的方式,并且严格要求员工必须培训。正是因为对员工能力提升的重视,使得企业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3.团队的常见病症及能力提升
(1)八大病症团队一般有以下八个常见的病症:不知道做什么、不懂得怎样做才有效果、不清楚需要做到什么效果、忽视所犯的错误、不能正确处理错误、不预防,还会犯错、用错了人、不在乎团队利益。
(2)能力提升重视HR的人才选拔作用 HR能否把招聘工作做好,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关系到企业能否进行正常高效的日常运作,以及日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新时代的企业家应重视HR部门。
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 企业内部培训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需求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的训练活动。企业内训有很多优势:最能量身定制,百分之百照顾企业需求;加快培养管理层人才;团队精神更为旺盛;为企业发展以至转型或跨界提供实质支持;成本低廉等。提高团队能力,打造自动团队 团队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软能力、连接力和自生力。其中,员工个人的软实力包括:沟通、人际关系;情绪、压力管理;对人、对事的正面态度;对问题的反应,解决困难的心智模式等。一个团队的实力不是取决于其人数,或者每个人的力量,而是成员之间的连接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大于其构成部分之和”的意思,也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关键所在。自生力是指不断自我突破、保持生态发展的能力。团队拥有自生力便意味着拥有自我发展、自我建设与自我生长的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一旦企业拥有自生力,便不会害怕竞争。
4.如何解决人才难找问题?
(1)行业现象里的人才难找问题中小企业是无法与大企业竞争的,因为资源各方面都无法比得上大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中小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人才问题。
①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 新时代的企业家应改变其心智模式,在寻找优秀人才时,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企业内部,从内部挑选与提拔人才。
②找出“无需人才”的经营模式 企业家正确的心智模式应该是:一开始就应抱持“即便没有人才,我也能经营得很好”的想法,并且能做到未雨绸缪,在不缺人才时就做好应对措施,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帮助企业稳健发展。
③分拆“人才”,“化整为零”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改变其对人才惯有的心智模式,在寻找人才时,忌求全责备。寻找人才时,先得有正确的观念,忌把事先准备好的“人才框架”拿去套用;相反,应该将人才进行“拆分”,从而发掘、发挥人才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同时洞察其短板,用其他方式进行弥补。
(2)企业状况里的人才难找问题
应对该问题,总的来说,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①精准定位所需人才 不要盲目将焦点放在高学历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应聘者身上,要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来选拔人才。
②提高薪酬吸引力 提高薪酬吸引力不纯粹意味着高薪,而是可设计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包括薪酬制度和晋级制度,来得到提升。比如,对于支付给人才的薪酬,可以把它包装成分成、红利,以取代平常的“工资”“奖金”,以此激励员工。
③提高HR招聘质量 企业需要注重对HR进行全面的培训,以确保HR的招聘质量。培训的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如招聘的面试技巧与行为举止规范、企业岗位的功能与职责的了解、招聘的形式与内容、招聘流程、企业文化、市场推广与宣传方法等。
④专业技能不是唯一的招聘条件 企业招聘人才时,应把关注点放在其他方面的重要素质上,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抗压与情绪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好,假如缺乏学习能力,也会遭受淘汰。
(3)人才的四个需要
①用好“越给越有”的哲学 用好“越给越有”的哲学,就要给员工分名分利。那么,如何通过分名分利推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可在战略规划时设定业绩目标与分配机制和贡献荣誉,并在分配业绩目标时,鼓励员工往更多的贡献去努力。
②企业老大不是员工的父母 老大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人才,相信他们自己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并创造一个能让其发挥所长的环境,授予责任与权力,仅在需要时方才稍微引导。
③照顾好员工的家人 很多人出来工作都是为了照顾家人,帮助员工照顾好家人,才能使其安心工作,“齐家”方能“平天下”。
④助力个人事业愿景 建议在日常的工作沟通或寻常谈话中,经常询问人才心中的事业发展目标是什么。把他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合并起来,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路径,来支持他的事业发展计划。
5.重塑团队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