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孔子归来》_读后感_4000字

2020-02-07 07:53:55 读后感

《孔子归来》_读后感4000字

孔子归来

鲍鹏山

◆ 一 圣诞传奇 我们看孔子,也要带着两颗心:恭敬心和平常心

◆ 二 孤儿寡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此时孔子的“学”明显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谋生之学——下层人的谋生手段——“鄙事”。孔子“学”的第二方面内容了。谋仕之学——传统儒业,即“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三 好学少年 礼、乐、射、御、书、数,退后为“小六艺”,是小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大六艺”,是大学。只有到了孔子,中国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独立的知识分子。这是孔子的伟大,这是孔子对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贡献。

◆ 四 一场私学万世师

一个人,是否立起来,要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第二个指标:别人眼中是否有自己。小六艺”是“小学”,是培训专门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是工具,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培养“器”。而“大六艺”是“大学”,是培养价值判断力、培养人格的,它不把人当工具培养,而是把人当人培养,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把人培养成立身于“道”并能灵活运用“道”的人。孔子之学,乃是在“小六艺”之中,找寻其道德意义、明了其渊源流变、发扬其道义精神,从而达到“大六艺”的境界,并由此建立人生的道德价值基础。

孔子说读《诗》可以使人“兴观群怨”。这就是此前官学不可能达到的认识。兴”,就是热爱社会。“观”,就是了解社会。“群”,就是融入社会。“怨”,就是批判社会。

◆ 五 忍无可忍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人生需要有这么几个过程:首先要让自己聪明起来,接着就是要善于把这个聪明藏起来。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世家》)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七 智者不惑

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孔子家语·王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君子的道德就像风一样,人民的道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所以草往哪个方向倒,责任不在草,而在于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如何、道德风气如何,责任不在人民,在于统治阶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苛上不责下,孔孟之政道。律己而宽人,孔孟之友道。知识的可贵不在于面有多大,而在于它能否形成我们的判断力;不在于广度,而在于高度和深度。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用公平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一个人做坏事理当受惩罚,付出代价,这才让人不敢做坏事;以怨报怨”可能是真小人。“以德报怨”可能是伪君子。最好的选择,就是“以直报怨”——用公正来对待仇怨。即使是坏人,他也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既不特别宽恕他,更不过分报复他,让他得到他该得到的。一个真正的道德行为,

◆ 八 极端就是恶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 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也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因为,我们把道德绝对化,就会用绝对化的手段去惩戒那些不道德的人,而绝对化的手段本身即是不道德的。做人做事,不能太刻意,刻意会显得太有心机。也不能太曲意,曲意会变得很繁琐。长期繁琐,人必委琐。人一委琐,便不足观。做人干净利索一点、洒脱一点、直率一点,是近乎君子的。人生当然要有道德原则,但是,任何真理,推到极端,就是谬误。

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非常精彩!它说出了道德标准的确立原则。道德标准太高,一般人做不到,道德失效。道德标准太低,很差的人都像道德模范,道德可笑。

◆ 九 孔颜乐处

孔子一生,爱自然,爱艺术,好古,但他最大的爱好,乃是好学。而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 十 人就是天命。认知天命,是仁;敬畏天命,是礼;履行天命,是义。

◆ 十二 攘外安内

前面我说过,堕三都,实际上是与虎谋皮。孔子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达到这样的结果,已经是非常成功了。但是,堕三都引起孟孙氏的反对和季孙氏、叔孙氏疑虑,最后他们的消极对待,说明孔子已失去鲁国当权贵族的信赖和支持,子路也在此时因为公伯寮所谗毁而失去职位。孔子的内忧加重了。

◆ 十四 圣者不避世

耳顺”就是别人的话成了自己的“耳旁风”。民间的说法: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归纳一下,至少有三点:第一,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第二,听到顺耳之言不会沾沾自喜——明白自己的斤两;第三,听完以后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

◆ 十五 大德容众

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这五个字里,都是善待别人的,没有一个字是苛刻待人的。恭敬,宽容,忠信,勤敏,慈惠,善待别人,就是仁!

◆ 十六 大爱大恨

恭敬的人,一定是拘谨的;自爱的人,一定是羞涩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仔细考察这个人;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仔细考察这个人。”(《论语·卫灵公》)一个人,人人都厌恶他,可能是大恶;一个人,人人都喜欢他,往往是大奸。子贡曾经问老师:“君子也有憎恶吗?”孔子大声回答说:“有!”(《论语·阳货》)

◆ 十七 仁者的义务孔子六十耳顺之年,在陈国。本来他可以回国,但由于公之鱼从中作梗,孔子还得在陈国待下去,并且,一待就是三年。

陈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和吴国交好则楚国来攻,与楚国交好则吴国来逼,这样的处境,也与鲁国相似。孔子曾经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在陈国待了三年,生活虽然无忧,壮志却自难酬。

君子固穷。 孔子的意思是,道德只能保证我们成人,而不能保证我们成功。有时两者甚至矛盾:我们必须在不成功中成人,也就是说,在世俗功业的失败中成人——这就是磨砺,这就是考验。我们是安然接受一次道德的失败,还是孜孜追求一种缺德的成功?是保有人格尊严而失败,还是丧失人格得成功? 君子固穷,小人斯滥。君子固穷,但穷且益坚,穷不失志。

>> 道德不会保证我们成功,但是道德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堕落;道德能够保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有精神、有尊严

>> 什么叫做成人?在孔子看来,就是在道德上完善的人、在人格上完成的人;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他不会希求道德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他知道,道德是天命,是无可回避的义务,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一个好的学者,也只求严肃认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会通过献媚大众而获得财富与名声。

>>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史记·孔子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颜回的话里,有三个关键句。第一,“道既已修”——是回答子路有关是否我们还不够仁智的疑问。对子路的回答,侧重于作事实的认定——老师的道,是伟大的。第二,“不容何病”——是用反问回答了子贡的有关道不容于天下的问题。对于道来说,我们只须考虑“修没修”的问题,而无须考虑“容不容”的问题。对子贡的回答,是对价值的高扬——不为世俗所容,不会改变我们坚持道义的决心。我们前面说了,子路的毛病是不能相信自己,子贡的毛病是不能坚持自己;那么,颜回的这个回答,就是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第三,“不容然后见君子”——这是对孔子道德思想的印证:君子固穷,君子往往正是在世俗的失败中成就自己的人格。

◆ 十八 最高人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和道德融合的境界。

◆ 十九 天下英才。子路说:“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智者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仁者能够让别人爱自己。子贡来,孔子拿同样的问题问他。子贡回答:“智者知人,仁者爱人。”颜回来,孔子又拿同样的问题问他。颜回回答:“智者自知,仁者自爱。”颜回总是能够翻空出奇,总是能够脱出新的境界(《孔子家语·三恕》

学习有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门,第二个阶段是登堂,最后一个阶段是入室。入室就进入学问的最深奥阶段。登堂已经很不容易了,境界很高了。而且,孔子在这儿明确暗示:子路是登堂弟子了,岂可不敬!

>> 孔子一生最为密切的三个弟子中,颜回他最喜欢,子路他最亲近。那么,子贡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子贡是孔子晚年的一个依靠,在颜回和子路都死了以后,能够给孔子带来安慰,并且能够给孔子各方面关照的就是子贡。

>> 我们前面说了,就是颜回安贫乐道,境界很高。而子贡恰恰是不够安贫,因为他有追逐财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追逐财富的才能。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对一个正直人的起码要求。

孔子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无谄、无骄,只是对不良人生的否定与拒绝;乐道、好礼,则是对道德人生的追求与实践。一是消极的拒恶,一是积极的行善。

◆ 二十 哲人千古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后记 我爱孔夫子

孔子描述自己人生历程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比附、参照和印证。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_读后感_4000字
  • 《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创始人手记:一个企业家的思想、工作和生活》_读后感_
  • 《金融交易圣经II:交易心智修炼》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西游记》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冬将军来的夏天》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穆斯林的葬礼》_读后感_7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