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_读后感_4000字

2020-02-07 12:29:10 读后感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_读后感4000字

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建议改名叫《农产品供求分析实战》……

作者傅海棠,出身农家,做农产品期货发家,从2000年鏖战至今,查了下资料至今还没爆仓(海棠:黑人问号脸?)

对期货我一向畏而远之,因为有朋友爆过仓,也有很多有名的大佬跳楼。这个游戏不好玩,一半因为对赌,一半因为杠杆。期货是对远期某一种标的物的价格对赌,有人赚就必有人亏,因为加了杠杆,所以波动震荡都可以让人出局,再加上手续税费,和某些平台的不合规,是个不折不扣的负和游戏,95%的玩家是输家,游戏刺激,赌徒不少,输得极为惨烈。

作者把买债券必须为坐车,炒股比喻为飞机,那么期货就是火箭。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长期资本公司,就是华尔街的“梦之队”,建立数模赌货币汇率收敛,放了大杠杆,结果原油暴跌卢布贬值,爆仓了。老巴还是芒格曾经评论过:“这是一群很聪明的人,但还是傻。怎么能用很重要的东西去赌自己不大需要的东西,很多的钱呢?”我同意他的看法。

刨去期货交易的部分,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傅海棠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分析。他先后做了几个熟悉的品种:生猪、大蒜、棉花、大豆、豆粕,他对这几个农产品品种的供给、生长、特性和周期,以及需求弹性、替代品,政府的管控态度、农民的心理分析,以及外国的进口情况,都了然于胸(五谷不分的某渣觉得蛮长见识的)。他对技术分析嗤之以鼻,并拿索罗斯和巴菲特做例子,亲身实践“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

一个品种上涨或下跌,不是画线画出来的,而是其基本面供求力量推动的,供求力量的博弈和动态平衡的实现是价格运行的本源所在,全面深入研究供求关系就是期货交易的成功路径。

在当年,某个农产品某一年种少了,产量下降很多,到了收获季节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价格会奇贵,然后下一年农户们看到了“赚钱的方向”就都一哄而上种植该作物,一两年内,这个农产品的价格又会快速下降,甚至到达奇贱的程度。

他对大蒜的分析:

而如果在大蒜特别便宜的时候,在一个合适的时点,买蒜种可以低于成本买到,种下后,到了丰收季节,大蒜的价格暴涨,又可以高价卖出,获得很高的回报。
若是口粮,一方面每年的播种面积变化不会太大,第二方面国家的储备比较多,第三方面国家对价格的干预比较强硬,因此不容易暴涨暴跌。而大蒜只是调味品,播种面积由信息不完备、决策不理性的农户们决定,国家储备比较少,冷库储藏费用高,国家对价格的干预比较少,因此它的价格波动幅度比一般的农产品要大得多、频繁得多。另外,种植大蒜的用种量非常大,一亩地能生产2200~2500斤大蒜,但需要的蒜种高达400斤(相对来说,生产100斤小麦,用种量也就2斤),一旦行情来了,价格起来,农户们扩种大蒜就要留或买大量的蒜种,这也是影响市场的能量,会对已经供不应求的大蒜市场形成进一步的推动力,价格因此会更高。反之,在价格便宜时,市场上的大蒜本来就多,供过于求,农户们又没有种植积极性,减少种植面积,本应该留下来的蒜种就不留了,这些蒜种又冲击到市场,增加了市场的供应,价格就会低了再低。
如果供应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而需求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低,就更容易形成暴涨暴跌的价格走势。
绿豆、红小豆也有类似的特性,这类品种收获的多少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往往会有大小年。供应时多时少,而每年的需求则差不多(在生活中的用量小,消费者对其价格不敏感),导致价格大幅波动,这对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影响大,从而进一步使得供应量变化多则更多、少则更少。蒜农、收购商、中间商、储存商都两年没赚钱了,这次看到大蒜的利润空间后,都有惜售情结,各个环节储藏的大蒜也就多了。

比如他对生猪的分析: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比1到6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因为玉米涨价的谣言,让最后坚持养猪阵地的人希望也破灭了,使本来存量不多的母猪又有一部分遭到宰杀,母猪的存栏量降到了历史低点,猪少了,玉米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经常有“猪便宜饲料贵、猪贵饲料便宜”的现象。
生猪价格上涨以后,短期内不会下降,因为在这期间,生猪价格再高,短时间内也无法生产更多的肥猪,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母猪。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可能短时间内有180度的转弯。

猪肉价格的涨跌还有一个规律。当猪肉价格涨起来的时候,价格再怎么高,也生产不出更多的肥猪,因为没有那么多母猪。这种情况下,一般生猪价格在高价维系1年半到2年才会回归,因为一年以内,要想有更多的生猪不太可能,因此再高的价格都很难改变。这时肥猪市场的供应量才会有明显的增加,价格才会下来,而这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当时我看跌饲料,看涨生猪,因为猪少,吃的饲料就少,生猪会供不应求,而饲料则会供过于求,猪价会涨,饲料价格会跌。(饲料贱,猪贵,才能产生暴利。)因为仔猪买得便宜、饲料买得便宜,肥猪卖得贵,1996年我投入1万多元,养了两批猪,当年的利润就超过5万元,这让村里人觉得是个奇迹,甚至有人给我取了个名号“小诸葛”。

比如对棉花的分析:

山东济宁一带种棉花,是年前隔行种小麦,小麦收获之前在留的空行里种上棉花,棉花出苗后小麦就收获了,两不耽误,在农村这叫“套种”或“复种”,以此提高土地使用率。
关注一个品种,实地考察很重要,对种子和塑料薄膜用量的了解也很重要。除了了解棉花、大蒜等作物薄膜的销量变化外,我还会去种子站(卖各种农作物种子的),去了解当年或近几年哪个品种的种子好卖,哪个品种不好卖,哪个品种的种子销量明显上升,哪个明显下降等。
棉花的价格还是十年前的价格,而小麦玉米的价格都已经翻倍了,种棉花又费工费时,经济效应已经大大落后。某些品种可能价格多少年都没怎么动过,但在比价关系很差,农民都不愿意种的时候,价格可能会一下子涨起来。所以棉花虽然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比价关系不好已经持续数年,但棉花价格要上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更多因素的配合。具体在哪个时点会爆发,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农民心理的微妙变化,去理解和熟悉他们心理变化的周期特征,不懂农民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怎么变化的,就无法对后续的价格运行作出正确的判断。关注农民心理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相关品种的比价关系,库存变化,整体经济的氛围和货币的政策,另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品种自身的供求关系能否在某个时点有重大的变化。
棉花的主要功能是做服装的原料。 一方面,一件衣服用棉量比较少,也就用几两棉花,棉花占普通的衣服售价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比如一件衣服100~300元,即便用了1斤棉花,以3万1吨计算,棉花的成本也就是15元,只占300元的5%~15%,其实这300元的售价,更多包含的是商场利润、工人工资、物流、税费、房租、利息等。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涨跌对服装成本高低的影响不大,即使棉花涨一倍,一件衣服的成本提高也比较有限,最终体现在售价上也只是5%、10%,最多20%的提升,这对买衣服的群体来说,抑制效应有限,该买衣服的大部分人还是要买,不太会在意价格的小幅上升,更何况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买的,买者对价格小幅上涨并不敏感。这方面的原因给了棉花上涨的空间。不像鸡蛋、猪肉等商品,涨价在终端售价上会完全体现出来,消费者对涨价的幅度更敏感。
棉花减产是必然的,然而不能用抛储来压制价格,而是应该让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比如涨到20000~25000,这样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相比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言,棉农才有生产积极性,也就能使2010年的棉花种植面积上升。

关于群体思维的分析:

做农民真是太可怜了,自己没有太多文化和远见,无法判断市场走势,而市场却总是让他们受伤,有时候辛辛苦苦两三年,风吹日晒,钱却赚不到,甚至还是亏的,即使亏了多半也没有人保护。
有些人,特别是自以为熟悉了解一个行业的行内人,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容易把正常的变化看成是不正常的事情,不愿意去想、不敢去想行业可能会发生的大变化,有时候还反对甚至批判别人的想法。
很多人抱怨物价上涨厉害,实际上,物价的上涨远没有赶上工资的上涨。以前工资30元一个月,现在3000元一个月,涨了100倍了,而大米的价格涨了多少呢?以前买一辆自行车要存一年的钱,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堆自行车了。工资上涨快,物价上涨慢,这是物质日益丰富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如果工资上涨慢,物价上涨快,那则是经济倒退了。

大豆和豆粕,还有巧卖狗皮的例子都很生动形象,有兴趣的值得看。这本书里面没有模型,也没有难懂的概念,只有朴实地分析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要素,以及他的整个思考过程。

机遇只会让懂得思考的人、善于总结的人、有准备的人、有行动的人抓取。傅海棠,他在自己的农作物能力圈里,收集证据,假设反证,多方求证,等极端行情出现后,才集中兵力去出击,整套思路值得借鉴。

扣一星,在于最后大聊特聊超能力圈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等等,看了觉得尴尬。还好他只专心做农产品,不然我估计就看不到这本书了

  • 《人类群星闪耀时》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孔子归来》_读后感_4000字
  • 《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创始人手记:一个企业家的思想、工作和生活》_读后感_
  • 《金融交易圣经II:交易心智修炼》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西游记》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冬将军来的夏天》_精选读后感_4000字
  • 《穆斯林的葬礼》_读后感_7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