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2000字(3)篇

关于这本书,我就不评价了,茅盾文学奖已经给了他最高的评价,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读完,把这段故事读完。说说这本书以外的事情。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大二的时候,也就是2002年的时候,当时大活前面的广场有书展,我在里面挑了两本书,一本是崔永元写的《不过如此》,另一本就是《尘埃落定》,当时,崔永元是我比较喜欢的主持人,而这本《尘埃落定》仅仅就是名字吸引了我。 我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有一些书和一些事你看了没有感觉,那可以先放下,过几年你再看,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觉得当初无法理解的现在能深深的理解,当初淡淡的感觉现在能引起共鸣,我想这就是生活和时间的作用,你的阅历越多,知识越多,就越能看懂很多事物。 《尘埃落定》这本书我当时只看到了几十页,便放下了,一是当时无法读懂这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叙事方式,二是当时真的无法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本书。 当年已经距离现在几十年了,生活的沉淀、思维的成长,已经能让一个当年的小屁孩安安静静的欣赏一件东西了。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总是看起来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感觉都在很着急,着急什么却说不清楚,在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人们都飘起来了,找不到目标,找不到追求,但都在忙碌。我想,我们都成熟的太晚了。 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看一下自己,看一下环境,找一找自己的定位,在浮躁的社会中认清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生活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浪费的太多了,但现在应该也不算晚,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2000字 第(2)篇《尘埃落定》读后感n下雪的清晨,n野画眉在窗外叫唤。少年时的场景,n在脑海里嗡嗡地回想。n尖刀下的灵魂随风飘散,n变成一道挣脱流血躯体的白光。当魂魄升腾的那一刻,n岁月仿佛要把历史也一起埋葬。n割了两次舌头的书记官,n让原本化作尘埃的往事跃然纸上。桑吉卓玛年轻时的身影,n在土司傻儿子的眼中摇晃飘荡。n傻子曾以为,n得到了倾城绝色就会幸福美满,n美丽的塔娜,n却带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背叛。n傻子曾以为,n带给寨子足够的银子会受到奖赏,n麦其土司的父亲,n却给了他远离权力的疏散。n傻子曾以为,n亲情可以缓解争位的手足相残,n没想到好战的大少爷,n却顶替了土司倒在仇人的刺刀下。n傻子曾以为,n得到拥戴会让土司太太另眼相看。没想到兵临城下,n母亲选择逝去他却无法阻挡。n这曾是一块疯狂的土地,n漫山开着硕大红色的罂粟花。这曾是一块血腥的土地,n哀鸿遍野参杂着枪炮的声响。n门巴喇嘛,n济嘎活佛,n没人能改变时代车轮的方向。巍峨的土司官寨,n终究在炮火围攻下在云端下坍塌。n夜空中的星光,n有索郎泽郎和小尔依陪伴。翱翔在天空上的雄鹰,n同样敌不过岁月辗转的匆忙。n他是一个傻子,n却开创了贸易繁荣的边界集市。他是一个傻子,n却救济了一大批流离失所的难民。他是一个傻子,n却舍弃了一切去营救重围的官寨。n最终,n一把复仇的尖刀,n插在他的心脏上。n他知道这一天会到来,n他也会伴随着滚滚的尘埃,n留下一段传奇落定在历史的角落里。
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读后感2000字 第(3)篇小说写的是解放前夕藏族土司制度解体那时代的故事。作者将土司制度及藏族人民权力架构、藏民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细节描写的真实生动。小说以麦其土司家的权力之争为线索,通过麦其土司的傻子少爷为独特视角描写了藏族的一支——康巴人在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写出了麦其土司盛极而衰亡的全过程及土司制度灭亡的必然性。同时也展现了藏族的民族风情和藏族文化的神秘与芬芳,揭示了欲望、利益、权势对人性的扭曲,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尊严的思考。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书中的我,是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一个傻子。但他又是一个聪明人,因为每每大事发生前,他都有些超级准确的预感,很多次,包括他的死亡和土司制度的瓦解。人是社会动物,总会或多或少的评价他人或被他人评价,能够像傻子这样,不在乎、真性情,也许这就是真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