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_900字

2019-10-17 10:01:04 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我一直是拒绝看外国小说的,因为语言的逻辑,以及所涉及的人物的名字,会让我觉得生涩,进而影响文章的流畅度。但是这本书读的很顺。用了5天,累计不到5小时。

强烈建议,开始读这本书的请忽略导读,从正文开始,剧透太严重。而且如果之前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觉得导读有点云里雾里。可以在读完全文后再来看导读,有助于复习部分章节。

别人所觉得震撼的感动的,斯特里克兰放弃舒适的生活坚持对艺术的追求,我并没有太多感触,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他追求艺术,别人追求物质,只是选择不同,可能只是因为艺术是极少数人才会选择的路,而坚持下来很困难。可是,“追求”这种看不到摸不到纯私人的东西,个人喜好而已。所以我并不觉得理想是成为画家要比立志成为首富要高尚的多,毕竟一穷二白的人要成为那掌握80%财富的20%富人,也不见得容易。画家不应觉得商人庸俗,而商人不应觉得画家穷酸。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不同。

从小说开始到结束,我都觉得有能力成为一个作家是一件特别值得羡慕的事情。作者在表达上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开始的斯特里克兰家中的摆设,文人的聚会,那场初遇斯特里克兰的意外的聚会到后来关于塔西提岛场景的描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好的作家要比一个写实画家更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作家的表达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想象力,形成每个读者自己的画面和场景。记得在哪里看过类似“文字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读完这本小说,我觉得,如果你觉得文字在某些时候显得贫乏,那只是你对文字的把控程度不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况除外)。文中所涉及的人刻画也一样。

文中对于关于与斯特里克兰有牵扯的三个女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的某些看法,有人会觉得是偏见,但是我却觉得对于很多女人而言,一针见血。

关于追求,关于爱情,关于人性(虽然我觉得必要跟斯特里克兰谈人性),关于信仰;果然这些问题是可以永恒讨论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道理如今读来,依然实用。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