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4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4000字
天呐,才花了48个小时看完啊,之前的《胡雪岩传》花了50个小时,我以为这次时间更长呢,因为页数更多,大概是作者言语有趣,故事很有看头,所以紧锣密鼓地看得比较快吧。
我觉得全文都很有意思,我看得停不下来,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悲从中来,伤心落泪,简单的文字让这些历史人物变得立体,感觉就是身边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不是一般人。
看了那几场战争的描写,不禁敬佩古人作战的智慧,一个大将军指挥几万乃至几十万人作战,真的是一项非一般的技术活啊,看到抗日援朝,战士们英勇作战,真的是热血沸腾。
朱重八起义,参加各种队伍,再慢慢地自己壮大,一路走来不易啊,尤其是跟几个老对手对抗多年,那个陈友谅也是人才啊,只是运气不如朱重八,朱重八手下的人拼死守城,真的很感动诶。陈友谅的主帅张定边,拒绝加盟朱重八,出家当和尚了,而且活了一百岁,比朱重八多活了二十年,真的是修身养性大法好啊。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杀了很多开国有功的大将,没办法,为了保障自己朱氏王朝的久远嘛,朱允炆继位没多久,他叔叔就造反了,期间几个废物将领作战也是搞笑,还投降了朱棣,并里应外合他,成功篡位。当然还有几个很厉害的人物,比如铁铉智退朱棣,太聪明了,在城墙上挂着几块大牌子,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朱棣在城下气急败坏,但却不敢攻打,要不然就是公开造反,会失去舆论支持的,简直是脑筋急转弯般聪明啊。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因为有个好儿子,所以斗赢了他弟弟朱高煦,当上了皇帝,当了十个月就死了。他儿子朱瞻基登基,有三杨辅佐,国泰民安,跟他父亲统治加起来的十一年,号称“仁宣之治”。
接着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继位了,他还蛮搞笑的,人缘很好,以至于被劫走了,还跟看守他的人关系很好,伯颜帖木儿对他很重情重义,当时朱祁镇的同胞兄弟朱祁钰当了代理皇帝,本来不想要当的,但是当着当着,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一直拖着不想要接他哥哥回朝,朱祁镇也是可怜啊,有家回不得,他就是想回家而已,不当皇帝了。后来终于回家了,伯颜帖木儿送了十几里路,最后大哭着说保重,这一别就是永别。当时我都看哭了,最喜欢这种重情重义的人了。
他亲爱的皇后已经哭瞎了,守着他,住在西苑,不是人呆的地方,朱祁钰太过分了。结果被三个傻不拉几的人给叛变成功了,朱祁钰当时已经病重,可还没死,结果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了,所以两个皇帝同在朝十几天,因为十几天后,朱祁钰去世了。朱祁镇这人应该不错,不过先是被王振蛊惑,亲征打蒙古族,结果被俘虏数年,被奸人谗言,杀害忠良于谦,这是大错,最后觉悟了。他不适合做皇帝,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就好了。对了,于谦下军令状,出城迎击侵犯者时太帅了,帅爆!看得我又是热血沸腾。
接着是朱见深登基,这娃也是可怜,从小老爸被俘虏劫走,他叔叔继位,他肯定没好日子过,从宫里到宫外,一直是他的万姑姑陪着他的,这种患难与共,不弃不离十几年的情谊是很坚固的,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爱情,相差17岁也无妨,奈何万贵妃好不容易生出的儿子夭折了,所以她一直操控者后宫,不让其他妃子生下孩子。朱见深虽然知道,可是无所谓呀,有儿子没儿子没差啊,只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大臣急。
一个偶尔的机会,朱见深遇见了帮他看守小金库的纪姑娘,看上了,临幸了,怀孕了,然后深宫里所有太监宫女都帮忙瞒着万贵妃,这个孩子就这样无忧无虑地长到六岁,在太监张敏地大胆禀告下,见到了他的皇帝爸爸,但是他的母亲纪姑娘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这个故事里的大部分人都很有爱,更有深深的母爱,又是泪目。
这个同样不容易的孩子叫朱祐樘,他登基了,粉碎了当时的五大门派,有春派,仙派,监派,后派,混派,着实大工程,不容易啊。其中出了一个大人物叫王守仁,悟道几十年,终于悟出来了,门派弟子影响明朝后来的发展。还有唐伯虎也是那时期的人物,因为被徐经搞得取消考试资格,一生郁郁寡欢,酒里来酒里去。这样,我就蛮讨厌这个徐经了,百年后,他的孙子徐霞客倒是挣了脸面。太不容易了,游历祖国大地,全靠双腿走路啊,睡地上,耐饿,死里逃生数次,最后信守诺言,带着圆寂的静闻师傅的骨灰到了迦叶寺,他曾经来过的地方。
朱祐樘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可惜太矜矜业业了,三十六岁就去世了。
朱厚照继位了,他是一个很爱玩的人,也很聪明,喜欢打仗。早期,大太监刘瑾登上历史舞台了,丑陋的面目非常可憎,幸好最终被干掉了。朱厚照爱玩的性格就不该当皇帝啊,两次跑到关外,吓坏群臣了,但他也是个战略天才,跟小王子打得不亦乐乎,有勇有谋。其实也蛮厚道,就是爱玩而已,搞一次失踪,又吓人一大跳,最后回家路上,掉进清江浦,捞上来后,元气大伤,身体大不如前,不久病逝。此时的王守仁正大放异彩,收门徒,不拘身份地位,只为传教,其中一个插班生叫徐阶,影响了明朝的历史。
由于朱厚照玩得太忙了,没时间生儿子,所以15岁的朱厚熜继位了,长达45年的嘉靖统治开始。严嵩徐阶张居正夏言,开始表演了。其实言官斗来斗去几十年,口水战那么久,心很累的,身居高位,就是想要退休而已,但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期间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海瑞当官,太清廉了,到哪,哪“倒霉”对于那些贪官来说,在见识了政治黑幕和贪污腐化后,海瑞写下天下第一名疏,骂了嘉靖,因为穷,所以只能买一副薄棺材,出门前,跟他老婆说,把他放进去就好,便上朝了。嘉靖虽然很气愤,但是看到一个正直忠诚的海瑞,于是不杀他,关着。最后,嘉靖吃太多仙丹,死了,哭得最伤心的是海瑞,哎。
等了二十多年的朱载垕继位了,高拱走了,徐阶手握大权,幸好也是为了国家打算的人,但是他管皇帝管得太严了,隆庆非常郁闷,不能摆宴席,不能出去转转。不过隆庆二年,徐阶六十六岁,递了辞职信,告老还乡。没想到后来,在大忽悠邵大侠的协助下,本已退休的高拱重新上位了,人生还真奇妙。隆庆六年,隆庆帝就不行了。
十岁的朱翊钧登基了,万历期间,风头最劲的莫过于张居正,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让他名留青史,不管他的功过如何划分,至少他是一心一意为了国家着想,还有他是个正常人,正常人就会有欲望,但他又做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是一个非一般的正常人。可是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死后还被抄家,惨无人道的抄家,长子张敬修自杀,终于结束了一切恩怨。万历前十四年都是认真上朝的,后来就变了,不上朝了,但并不代表不管事。期间出兵朝鲜,抗击日本倭寇,将士们都太帅了!顺便说一句,朝鲜弱爆了,很垃圾,当然李舜臣除外,他指挥大乌龟海军也很能作战,妈的,一打战就逃的那些朝鲜官员后来还批判他,还贬官了。还有李如松作战指挥,都太帅了,他们兄弟的老师是徐渭,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跟着胡宗宪当参谋,胡宗宪倒台了,他也走了,虽然落魄流浪,但依然心高气傲,对戚继光倒是有几分欣赏,接受他的建议,去往辽东见到了李成梁,并当了李如松李如柏的老师,不久便辞职了,万历二十一年,躺在一间破屋中,贫病交加,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人世。
朱常洛,是万历临幸一宫女所生,虽然不受宠,最终还是当了皇帝,很可怜的当太子期间,还被随便进宫一人差点儿袭击成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皇帝就当了一个月,死了,从头到尾的可怜。
朱由校,天才木匠,十六岁登基了,也是可怜人儿,生母王才人被李选侍欺负,登基前被握在李选侍手中,幸好杨涟这些东林党人力挽狂澜,还有王安的智取,让天启帝顺利继位了。但他破事真多,妖艳贱货乳娘客氏,与天下第一贱大太监魏忠贤对食,黎明百姓,忠诚大臣的暗黑日子来了,经历了七年,二十三岁的朱由校驾崩,他也很郁闷吧,要不然怎么那么短命呢,老老实实地当个木匠多好啊,他可不要当皇帝。
朱由检,崇祯帝,朱由校的弟弟,真是什么烂摊子都给他了,内患外忧,全赶上了。虽然麻烦很多,还是要解决啊,先搞定魏忠贤,算是大快人心。辽东那边被女真骚扰得不行,派兵前去攻打镇守,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左良玉,卢象昇,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等,登场了,打来打去,无数百姓死了,忠良将帅死了,孙承宗退休在家,但依然顽抗,最后被俘,清军尊重他,给他最高礼遇,自尽的权利。最后,崇祯帝走向了煤山那棵树,自尽,明朝结束,就这么戛然而止的感觉,没有悲痛,或许是早已知道结局,已经悲伤过了。
我写个小小的读后感都写了几个小时,并不时翻看书本内容,那作者要把两百多年的明朝浓缩成一本书,要参考多少古书籍啊,看多少天,写多少天啊,真的太厉害了。写完后,他说自己很有历史感,说白了就是悲观,看的很多古文最后都是悲剧收尾,很没意思,王朝也是如此,所以他坚持幽默,用风趣的语言写完这本书。我特别有认同感,早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我就特别认同林妹妹说的,热闹过后是寂寞,那何必要热闹呢,因为孤独寂寞是常态,热闹过后,显得更加孤寂,所以不刻意追求聚会,顺其自然,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平平淡淡是真,这句话老早就知道了,只是近年来才深有体会,简单开心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美好的。
《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里面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情节了,一时也讲不完,具体情节也记不清了,所以想到的时候,还是会再翻看的。
非常感谢作者,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两百多年的明朝,特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