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小巷》读后感_1100字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1100字
终于看完了这本所谓的“畅销书籍”,心中浅浅的闪着两个字:失望。前1/3情节时候我是很期待后续故事的,而看完全本,我只认本书真的承担不了那么多赞誉的。
“友谊”主题很吸引人,这是错不了的母题。可她还是恶俗地将一系列经典故事套在一起:乖女孩与酷女孩的组合;闺蜜为了一个男人闹矛盾;一个忙于事业,一个忙于家庭,渐行渐远;照顾起离开地闺蜜家人乃至丈夫...套起来的故事链组成全文。叙述结构也简单至极。
当然,不能“一口气骂死一个胖子”哪!最初,这本书给我一种“请回答1988”的温馨感,关于青少年时光的描写和轻松愉悦,正符合我的感官。另一方面,励志当记者的二人的奋斗故事蛮有心灵鸡汤的功效,我不知对别人成效如何,反正呀,当时的我感激它再次肯定了: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终会实现。再者,20多岁时,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算是一部浓缩的都市爱情小说:放心不下的总是得不到的人。而这种揪心总牵扯着试图自虐的我。更重要的是,“友谊”母题的作品我遇到的太少,印象中只有小四《小时代》中四姐妹了,我一直自认其实好朋友之间也有很多暗昧不清的事情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讨论,而很多事情也说不清道不明。有一段期间,我拼命看各种“友谊”相关艺术作品,想弄明白这种晦涩的感情,各国的...认输-我的情感系统确实缺乏一些部件,我不懂爱情,不懂友情,甚至我可能也不懂亲情?越看越觉得自己可能是反社会人格了。对,某些方面看,我和塔莉更像一点。
虽然我认为中国历来注重以书籍说教这种形式有点古板,你做不到有深意也就罢了,外国人嘛~那以外国小说那种千变万化的形式美或者结构美来取胜总行吧?结果全篇好像都看不到心理描写...我真有日了狗的感觉。或者咱不以久远的经典文学做比较,那和《摆渡人》及《追风筝的人》相比,《摆渡人》胜在将西方的“荒原”世界放在东方人视野中,咱开了眼界呀!《追风筝的人》让中国人看到相邻不远,却从未在概念中出现的“阿富汗平民”。
这本小说纯粹就是商业化的产品,她的经手人想必都是经验丰富的人,绝对适应市场的发展啊,不然真想不到为何它成为畅销书?
好了,言归正传,如果由我推荐本书,我想说的是:对“女孩间友谊”感兴趣的、对西方纯真爱情好奇的、对主播、记者、主持人、PD行业妄图涉及内行的、对母亲不满的、对事业与家庭两难选的、对女性发炎性乳腺癌不甚了解的、想看闺蜜为了男人撕的...甚至,单纯想看看年龄对女人的残酷的,来,敲门,看看吧~
十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献给了本书,唯一的文学价值点评给首章的倒叙,全文唯一的隐线。其它的,没有吧,可惜了,眼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