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900字
《白鹿原》读后感900字
《白鹿原》有四头白鹿飞过,一头存活在人们的传说中:这头白鹿过境,疾病全无,虫害皆逝,丑人变美。是神的化身,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上帝。
雪地里的白鹿是第二头,因为它,白嘉轩卖去天地置人地,给父亲移了坟。鹿家父子虽然认为说白嘉轩只是偶然,还是置下了一丝嫌隙。随着两家势力的增长,祖上曾是一家的他们相互算计,各不得好。
第三只白鹿是白灵,白嘉轩觉得自己看到白灵时莫名想到了白鹿,百灵不走妇女该走的路,她敢于反抗,代表了妇女独立斗争的先河。
第四头白鹿是可称为圣人的朱先生,一介布衣。一身故事传奇让人赞叹,虽然多少是被乡党理解错了,但是面临大事诸如劝退军队,修篆乡志都是让人佩服的事,当然他身上体会的儒家大师的礼教也是淋漓精致。
白鹿原的白鹿传说大致为此,然后需要慢慢侃侃的就是里面的故事。本书体现最多的是儒家的礼,从祠堂开始,让我想到了《乡土中国》中的乡村,那里不需要法律,只需要有一套规范就可以井然有序。白家代代族长,掌管刑罚。里面带有千百年的儒家伦理,行事固然有腐朽但却又尽现仁义,让人有时感觉剔除腐朽那会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战争本来就是政治家的游戏。但凡政治家就非得心狠手辣,还有会审时度势,比如白孝文。他从国民党到共产党的转变让人觉得他的心腹计深,真正受苦却是黑娃。但是他又是的确做过恶事,让人感觉是恶有恶报,但让人还是有些惋惜。他和白孝文从小踏上不同路,一个操持仁义礼智,熟读诗书,一个不爱读书,喜欢瞎混。经历磨难之后一个变成了心黑的政客,一个成了老实人。政客摇身一变成了实权者,老实人带着罪名死去。其实是根植于内基因。
黑娃活在战乱时代会是英雄,但英雄不是枭雄,他注定被取代。
本书带有一丝玄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浓厚的儒家文化,还有着党派之争的互掐,错在选择,在文中被情所动有二,一为百灵化身白鹿回家,二为仙草离世期间的白嘉轩与其的恩爱。
被气节所感动有二,一为外出抗日的鹿兆海归死后归乡的情景,一为朱先生外出欲要抗日的事件。
矢志不渝的爱情有其一,来自鹿兆海。
深厚的兄弟之情有其一,来自鹿三和白嘉轩。
书是好书,但不得不说,此书得让成年人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