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_120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1200字
起初会觉得写作顺序有点乱,一会儿写现在一会写过去看的人有点跳跃,慢慢看到后面才觉得习惯了这种写法。小说采用一种倒叙的写法,刚开始就写詹姆斯和玛丽琳的二女儿莉迪亚失踪,然后一步步展开对她的寻找,最后得知莉迪亚沉湖自杀的结果,其中也包括詹姆斯的家庭背景以及年轻时和玛丽琳的结合等等,通过回忆最后找到了女儿自杀的原因。
分析一下每个人吧。首先是爸爸詹姆斯,他从小就活在被歧视的环境下,因为是带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儿,而不是纯白种人,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白眼,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他从小就是自卑的,心里扭曲的,他惧怕任何人对他的评头论足,他没有朋友,所以当玛丽琳对他表现出爱意时,就如一个漂浮在海上很久找不到归途的孩子一样,救命似的抓住了从远处抛来的一块木板,他紧紧握住它,不肯放手,害怕它也会不要他。幸运的是,玛丽琳是真的爱他,甚至为了嫁给他违背了母亲对她的忠告。因为从小就受够了孤独,他一直告诉莉迪亚要多交朋友,甚至送给她一本关于如何交朋友的书,他不想让孩子继续一次他的人生,所以看到莉迪亚抱着电话和朋友“畅聊”时,他放心了。这也是一个无奈的男人,当莉迪亚死亡带来的悲痛席卷整个家庭的时候,他选择把发泄到了生理欲求上,不是不爱玛丽琳了,只是这个家里太压抑了,或许这样才能让他暂时忘掉痛楚。
玛丽琳是个有梦想的女人,但是随着嫁给詹姆斯,她的梦想就都沉底了,她相夫教子,一心一意的爱着丈夫和孩子。终于有一天,她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也可以去追求它,所以她离家出走了,不顾丈夫和孩子的担忧与焦急。当然我认为这件事是造成莉迪亚最后自杀的源头,因为她再也不想承受妈妈离开所带来的恐惧感了,所有她背负着妈妈身上所有的梦想,沉甸甸的一路前行,对妈妈的任何请求都不会拒绝,就这样一步一步玛丽琳把莉迪亚推向了崩溃的前缘。在这里也给现实中的父母们一个很大的忠告,在孩子该玩的年纪里不要给他施加过多的压力,你年轻时的梦想是你自己的,不代表是孩子的,况且,你自己都实现不了,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替你去完成心愿呢?所以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身体自由以及心灵自由。
莉迪亚,一个被妈妈梦想压垮自杀的可怜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背负了太多太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重任,不敢没有朋友,不敢不学物理,不敢不当医生,不敢对一切说不,不敢活出自己的样子,什么都是不敢,也许她沉入湖底闭上眼睛那刻才觉得是轻松的吧,因为她终于不再如杰克所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在自杀之前她是想通的,她要反抗,她要告诉妈妈,她并不喜欢她给她安排的所有一切,但最后的自杀也让这一切变成了“无声告白”。
这样的文章脉络让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的《湖畔》,同样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压力过大,孩子在承受能力爆棚的时候,选择了杀人,不同的是,《湖畔》中是孩子杀了老师,《无声告白》中是孩子选择自杀来摆脱压力束缚。但是给我们的启发是相同的,还孩子一个纯真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