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_精选读后感1200字
纯阳书评《这才是心理学》(修订版)虽然中文名翻译为《这才是心理学》,但是按照一般心理学书籍的范式,这本书恰恰不算心理学,就其内容来看,可能翻译为《心理学批判》反倒更好一些。一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往往主要由心理学实验和它们支持的心理学结论这两部分构成,但这本书说的不是这些事,因为作者要办一件大事。
作者发现心理学这个江湖太乱了,既有基于科学思维、遵循科学范式、符合科学精神的名门正派,也有以心理学之名、行通灵巫术之实施,以谋取私人名利的歪门邪道之流,一时间,这个江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老百姓真假难辨,是非难分。作者以批判思维为武器,重新梳理了科学心理学的概念和边界,完成了科学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切割,达到了为心理学这个江湖正本清源、荡清寰宇的目的,下面是本书的主要价值点。
第一、帮助喜欢或关注心理学的人士建立科学思维
尽管科学思维是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也是界定后者与伪心理学边界的依据,但是在喜欢或关注心理学的人群中,具有清晰科学思维的读者恐怕为数不多,所以也就不会具备有力的区分可信理念和似是而非理念的能力,也就不会拥有敏锐的识别、质疑世俗智慧的意识。所以作者拿出了大约25%~30%的篇幅认真而透彻地阐述了什么是可信的逻辑,什么是科学思维,什么才是科学的属性。科学思维应该具备的三个特点,一是研究的问题要可解,不可解的问题不是科学研究的范畴;二是研究方法要体现实证主义,提出理论假设要有根据,有实验;三是结论要可重复,要让别人也能再现出研究结论。这三个特点其实也是评判一个理念、一种观点是否科学的一个实用框架,而作为一种框架,其适用范围就不会只是心理学领域了,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不管遇到的观念隶属于那个领域,我们都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思考、去咨询、去分析、去求得真相。所以就这一点来讲,它的价值是超越本书作者圈定范围的。
第二、阐述了科学思维下的心理学是什么样?
这一点显然是作者的主要着力点,前面只是打基础,作者要说的是既然心理学是科学,不是艺术,不是魔术、更不想堕落为巫术,那这门学科就要严格遵守科学范式,按照科学的思维去研究、去探索,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必然是可解的,诸如幸福和灵魂的关系等课题绝对不是心理学的菜,所以倘若有人以心理学名义和你探讨这些问题,你就可以知道他在讲伪科学了。二是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必然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调整假设-继续实验验证假设的模式,所以如果有人看到什么事物,不假思索表达一种心理学“理论”,你要明白不管这人地位有多高,学问有多大,在没有验证前,他的所谓理论也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充其量只是一种来自权威的假设。
正因为这本书是要帮助读者在心理学领域树立科学思维,帮助读者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可信的心理学,所以实在有必要读其他心理学书籍前先读这本,有了这本书的底子,应该可以少犯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