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900字

2019-10-28 13:37:14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900字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93岁出版的散文随笔,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深切绵长的怀念。看完后,静默许久,眼中没有泪,心里仿佛添了一只眼,泪流不止。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

先生的文字朴实从容,就像是在听一位智慧的长者絮絮道来,讲述那些烟尘往事,怨而不怒,悲而不伤,平静中自有一种坚定卓越的人生态度。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书中回忆了他们一家人的一辈子,“我们仨”在一起,总是一副欢乐的画面,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充满了温情和趣味。就算是在充满劫难的岁月里,一家人被迫分居三处,短暂的相聚也是温馨如饴;就算是父女二人缠绵病榻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也在传递着相互之间的惦念关爱,一家人仍然温情脉脉。

“锺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

两位先生一个痴气十足,一个沉稳周到,可爱可敬。这一家人温情和美,父慈母爱女孝,可羡可叹。除了他们本身就是极有情趣的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也是他们一直遵循的相处之道。

两位先生为人淡泊,只想安静地读书写作。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但是不管在何等艰苦的境地,他们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不趋炎附势,静观兴衰,看透美丑,只要有能容一方书桌之地,便笔耕不辍。

沦陷上海的艰难岁月里,杨绛先生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两年后,钱先生的《围城》问世;十年文革,夫妇二人饱受磨难,钱先生仍写出了传世之作《管锥篇》,杨先生也完成了译著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诃德》。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人间没有永远,人间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这就是我从先生身上学习到的。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_读后感_900字
  • 《鹤唳华亭(罗晋、李一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读后感_900字
  • 《人间失格》_读后感_900字
  • 《生命册》_读后感_900字
  • 《瓦尔登湖》_读后感_900字
  •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红与黑》_读后感_900字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