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1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00字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风筝,就看你是否有勇气去追。哈桑代表作阿富汗最底层的奴仆,但是他对主人的绝对忠诚,正如他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孩,更是一个懂得怎么去追风筝的人。他与少爷阿米尔的关系,在他心里早就超出了奴仆关系,他把阿米尔当朋友,甚至生命中的兄弟(其实他们本来就是有血缘的兄弟,只不过到他不知道罢了)。在阿米尔第一次遇到阿塞尔时,他毫不犹豫的就站出来,拿着出自己的弹弓对着啊塞尔,从而保护了少爷阿米尔。第二次遇到阿塞尔是哈桑去追被他们割断后的战利品——风筝,再一次遇到阿塞尔,从而遭到了阿塞尔的凌辱,而躲避在一旁的阿米尔,这时候却是如此的懦弱,胆怯,犹豫不决。并且这件事过好,阿米尔无法面对面的面对哈桑,再一次诬赖哈桑,哈桑艰难的选择了离开。哈桑的另一个身份是哈扎拉人。在阿富汗穆斯林人分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哈扎拉人地位地下,是否在这个国度哈扎拉人生下来就就没有地位或者只能做奴仆,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正如哈桑那样正直,正义,忠诚和善良的人。阿米尔,整部小说的主角,和从小一起吃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的,即使哈桑对他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他更多的是取笑与玩弄。这是否也是阿富汗的一种主人对仆人的一种现状,奴仆是不存在尊严的,反正奴仆是绝对的忠诚。由于哈桑被凌辱,及童年的一幕幕总是在阿米尔的脑海里,无法逃避自己内心的谴责,就在与索拉雅结婚那天晚上,索拉雅把自己的密密全部告诉自己,自己还是没有勇气把自己的往事告诉妻子。终于一天接到拉辛汗的电话,自己独自一人去阿富汗,自己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喀布尔,听到的是哈桑及阿里都去世了,因为战争。不过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在,自己的内心还在挣扎,拉辛汗告诉他必须去找到他,并且告诉了他,他和哈桑是同父异母,是有血缘的兄弟,他也知道他对哈桑的伤害。不管为了哈桑,还是自己,得去找到索拉博,并且让他与自己一起生活。父亲那句‘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是个懦夫’,阿米尔选择了去,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吧。就像阿米尔对自己说的那样其实自己才是个需要被尊重的人,才是那个被考验忠诚的人。看了这部小说,也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战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塔利班的可恶,恤孤院对索拉博无法磨灭的阴影等等,希望这个世界多点和平。其实,不管怎么说,战争的起初也是人为的 ,可能是因为背叛,可能是因为正义,可能是因为尊重,可能是因为忠诚。如果都屏弃这些,而为有一个平和的家园和幸福的家庭想想,为了不在有无家可归的儿童难民,怎么会有战争的发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希望每个人都忠诚,执着,勇敢的去追逐于他。